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文章中心 >> 厦工要闻 >> 正文

厦门工学院“抗疫长假系列阅读推荐”第十辑 | 《人与永恒》《菜根谭》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给大家推荐当代作家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和明代人洪应明的《菜根谭》。推荐的时候,我们也有所顾虑:两部书都是谈论人生的,会不会被视为“心灵鸡汤”?但转而考虑,现在流行的“心灵鸡汤”确实很多,但人们之所以厌烦,是因为它们多都在讲空洞的大道理,重复的励志语,而周国平先生的《人生与永恒》多从人生切身认识而出,独到而深刻;《菜根谭》虽有儒、释、道思想的印记,却言语精美如诗,论说平实入理,又非一般“心灵鸡汤”可比。还希望大家予以注意。我们还给大家推荐了一组古代田园诗,不是想让大家简单欣赏这些名家名作,而是觉得:疫情期间,同学们困居家中,足不出户,邻家鸡犬之声相闻,亦不得往来,只能靠网络与外界联系,本是必须的积极防御,却有着共同的无奈。所以,想让大家通过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诗篇,想象城边的田园风光,想象门外渐渐临近的春色,给大家带去大自然的安慰。昨天有消息说,厦门的几十家公园将在明天恢复开放,也许用不了多久,你们也可以回到厦门和煦的春光之中了!接受我们的祝福!我们一起期待。

 

 

之一

今日书单

 

01

《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内容精辟而深刻,文字优美而富哲理。

 

周国平是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人与永恒》是他最受读者欢迎,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也是他的第二本书,对于周国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1987年出版以后即长销不衰,在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这本书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诸如生命,痛苦,爱……周国平的文字是送给热爱生活,情感深沉丰富,追寻人生价值探求生命意义的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这本随感集被评为陶冶性情最应阅读的十本书之一,也在于其中谈到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这种哲学式的人生解读,既不是一种世俗的圆滑哲学,也不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出世哲学,而是追寻幸福感悟生活,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更贴近一个有着痛苦心灵的人的哲学。正如在书中所说:“人是唯一能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返。” 周国平在谈到《人与永恒》时说:“我自己喜欢它,是因为它完全是无意为之的产物,脑中闪过一个思绪,一点感想,我就随手记了下来,心态非常自由。它记录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是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的,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我想也许正因为此,就也获得了读者的喜欢。”

 

02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菜根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内容简介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http://yuedu.163.com/source/5f4dc44e05644140b1f39ae10c627eb8_4


之二

今日影视

 

《音乐之声》是罗伯特·怀斯执导的一部著名的音乐电影,该片曾以音乐片的身份一举拿下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5项大奖,成为难以被超越的经典。

内容简介

玛利亚(朱丽·安德鲁斯 饰)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院长与众嬷嬷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饰)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一家人准备逃跑…

 

 

  

 


在线观看:https://www.iqiyi.com/v_19rrjxerwg.html?fv=p_08_01&vfm=m_332_binghttps://v.qq.com/x/cover/nlzswcxr4umy1fr.html?ptag=douban.moviehttps://www.ixigua.com/cinema/album/7NXaAbVyfQp/https://film.sohu.com/album/8447068.html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84878/

之三

今日诗书画

 

1

 

诗歌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赏析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译文

肥沃的土地在春雨的浇灌下,充满了孕育新生命的无穷活力,各种花草争相拔节开放,屋后的荒地里也增添了新的绿意,邻家的竹根已开始发芽,从墙下窜到这边来了。

 

赏析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土膏,指泥土滋润状,是言多场春雨过后,土地润泽松动,万草千花一下子草也绿了花也开了。这春天里生命的蠢蠢欲动,春雨的频催之下,一晌间爆发,万草千花灿烂。“饷”是“晌”的通假,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间。商务出版社第四版《古代汉语字典》上,饷只是饭和送饭的意思,但汉典上说,后来才用作“晌”的,唐韩愈还写“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春天化荒芜为绿秀,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异曲同工之妙。

 

 

2

 

书法

 

《香山寺作五律诗轴》 王铎(明)
1640年作 纵260.3cm 横51.8cm 日本藤井有邻馆藏释文:细迳翠微入 ,幽香麈迹稀。虚潭留色相,响谷发清机。人淡听松去 ,僧闲洗药归。莫窥灵景外 ,漠漠一鸥飞。香山寺作 应五老亲家正 庚辰夏王铎       王铎,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 博学好古,工诗文。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3

 

绘画

 

弹曼陀林的少女(范妮·特利尔)

 

毕加索(法国) 1910        

这幅画为毕加索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分析立体主义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在破碎而剔透画面结构中保留着强烈的光线和某种空间感。毕加索开创的这种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就是要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有脸有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像传统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之四

今日一歌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年3月7日—1937年12月28日)

 

法国著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拉威尔追求表现乐思的自由,但他同时几乎总是留在古典形式和严格的艺术规则的框框之内,同古典传统始终保持牢固的联系。
《波莱罗舞曲》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
演奏需要的乐器有中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短笛、圆号、风琴、钢片琴、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等。

 

编辑/田亚东

编审/顾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