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举报
学习与研究
学习与研究
关于构建高校内部审计体系的探讨
作者:审计办 文章来源:商业会计杂志 点击数:4505 更新时间:2018/3/2 15:21:25

 

/厦门工学院 林慧

 

 

 [摘要]近年来,各高校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该背景出发,对高校内审的发展和内涵、内审职能的发挥进行分析,结合在厦门工学院内审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高校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中值得借鉴的几个关键点,旨在改善高校治理、提高传统高校内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体系 完善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不断丰富、办学资金来源逐步多样化,高等院校已脱离了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模式,向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办学模式转变,一方面老牌高校建设规模在不断地扩张,另一方面新设高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招生数量日益增加。

在新背景下,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多样,无疑办学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高等院校的内部管理工作量和难度也相应地增加。传统意义上的高等院校的风险管控能力,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是相对滞后的,为了避免成为制约办学发展的瓶颈,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与学校发展相匹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 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内涵

 

追溯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从1985 年伊始的。2009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 号《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内部审计做出了如下定义: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高校内部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及评价、促进和改善日常经营管理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见,构建现代化、高效的高校内部审计体系切忌走走过场、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上,而是应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切实地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而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职能主要体现在:

(一)内部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通过检查和督促内部人员是否在其授权范围内有效地履行职责,促使各部门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校内各项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的轨道上运行,为实现高校院校的总体目标服务。

 

(二)风险预警职能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参与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对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向决策者进行事先的预警和提醒,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参与校内大宗采购项目的招标、评标工作、大宗采购合同的谈判及会签、重要决策的可行性分析等等。

 

(三)威慑及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架构上一般是独立于其他部门和人员的,这就决定了内审可以通过独立的评价活动来衡量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从而发现及管控高校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及疏漏。

不仅如此,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客观上会对内部人员的履职情况产生威慑的作用,促使他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得做出违法乱纪、营私舞弊的行为。

 

(四)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准则及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对审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发现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五)服务职能

 

近年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在高校的日常运营管理中日益凸显。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内部审计可以为管理层在事前、事中、事后环节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咨询意见。内部审计人员还可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为内部人员答疑解惑,为高校的运营、管理、发展模式提供改善性意见。

 

三 高校内部审计体系构建工作中要重视的一些关键点

 

(一)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框架的建设

 

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高校内部审计具体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套健全、规范、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依据。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与优化。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6月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中有关规定:《内部审计准则》是内审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各单位内审工作的开展可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指导下考虑本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见,高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原则是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指引下考虑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满足本校经营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制度框架体系。

一套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要能完整地涵盖本单位各项审计工作的需要,这无疑是有很大难度的。一次性地完成本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是不现实的。理想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案为:首先制定一个内部审计制度的总章程,再结合实际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步骤和需求,逐步完善若干个具体的分项审计实施办法及细则。内审制度的总章程包括对内部审计的目的、适用范围、内审机构的组织与领导、内审工作的范围、内审的职责与权限、内审工作的程序、内审责任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的总体说明;具体的内部审计实施办法和细则是对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审计流程、审计结果、后续审计等做出更加详细、可操作性的规定。必须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经营管理要求的提升、学校经济活动的发展、教育部及有关单位发布的新规定及时地进行修订、补充及完善。

以厦门工学院为例,负责本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办公室在本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之初首先制定了《厦门工学院内部审计制度总章程》,在总章程的指导下,分别制定具体审计实施办法及细则,如《厦门工学院年度、季度财务审计实施办法及流程》、《厦门工学院领导干部、核心岗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及流程》、《厦门工学院专项审计实施办法及流程》、《厦门工学院审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及流程》、后续根据审计工作的推进陆续颁布《厦门工学院基建工程审计实施办法及流程》、《厦门工学院专项资金审计实施办法及流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制度都是以纯文字的形式表述的,但是审计制度实际执行中是需要面向非审计人员的,这容易让非专业人员难以充分理解用专业术语表述的审计程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审计制度的制定者可以考虑在制定制度时,除了文字表述外适当结合表格、流程图的等辅助工具,从而让阅读者更直观地来认识审计流程,明确审计内容。以厦门工学院为例,本校在各项具体审计实施办法及细则中都增加相应的审计流程图,利用流程图直观的形式来说明本项审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见图1为《厦门工学院年度、季度财务审计实施办法及流程》中的审计流程图:

 

 

1 厦门工学院财务审计流程图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

 

我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 号《高校内部审计》中有关规定要求:规模较大的高校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应不低于本校教职工总数的2‰。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应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并具备必要的职业资格。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高等院校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精通学校管理、保持风险意识。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要擅于处理人际关系,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做到既不轻易得罪人,又能够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最重要的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中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没有受到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的。

事实上,我国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长期配备不足,有的高校甚至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缺乏正规、系统化的业务交流培训的机会,造成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提升空间受限。然而,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直接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内审人员的培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

合格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培养和选拔:

 

1.招聘具有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

 

高校可以通过外部招聘或者内部竞聘等方式寻找具有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甄选候选人时必须同时从专业知识、从业经验、职业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来自优秀的财务人员,但不应该仅局限于财务人员,还应具备基建工程、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从业经验。

 

2.后续执业教育培训

 

各高校应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后续执业技能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深造,鼓励内部人员参加相关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召开工作交流培训会议,为内部人员提供专业交流的机会,加强交换在审计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内部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3.内部审计人员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上,可采取奖惩结合的措施,一方面应加紧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办法等对内部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及控制,另一方面也应采用表彰、奖励多种等措施,对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成绩进行认可,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积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接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上级单位的质量评估及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应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既非不投入也不是无限制地增加投入。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规模都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在增加审计投入,尤其是人力成本投入时,应结合现实经济效益,考虑投入产出,灵活、有效地安排审计成本。比较常见的高等院校大宗基建工程一般会在建设期间带来预算、决算工程审核工作量剧增,工程项目结束后,工作量又会骤减。这样,可通过适当使用内部审计的外包手段来解决时期性审计工作量的增加,而不是片面地增加招聘工程审计人员。例如在上述工程项目建设期间聘用外部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造价咨询公司)进行价格审核,减少工程审核的工作量,由本校内部审计人员把控关键环节的审核质量,这样就能在有限增加审计成本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创新审计方式—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手段

 

    201612月,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报告中指出审计工作要着力促发展、促改革、促绩效,要更加主动地创新审计理念,转换思维方式。把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由此,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斑。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为在内审工作中积极引入现代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如将计算机网络、审计软件这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手段创造性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

因此,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掌握好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探索、尝试信息化的审计工具和手段。信息化的审计方法、审计工具可使高校内审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更加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方便内审计人员进行各种数据分析、研究、预测。审计人员还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发挥内审的部分职能,从而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以厦门工学院为例,本校审计办公室在学校官网的审计专栏板块链接了本校审计工作的专门网页,主要分为部门介绍、审计动态、审计通知公告、本校审计制度、年度审计计划与总结、法律法规、表单下载、举报信箱八个模块,通过网页的对外开放功能向全校教职工做好内审工作的宣传、公示,收集校内违法违规问题的举报、听取教职工对审计工作的意见等。

 

(四)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模式的探索

         

   长期以来,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事后审计为主,审计的形式、审计的手段较为传统、单一,高校的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制约。伴随各高校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基建工程投资额增加迅猛、经济活动不断复杂、多样化……复杂的审计环境存在着一系列隐匿资金、小金库、各种经济违法事项的风险。

现代的高校内部审计是业务活动审查与财务活动审查相结合综合管理审计。解决高校内部审计环节中的上述矛盾可以采取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增加审计活动、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及效果。

定期内部审计指按年度审计计划中的规定,在指定时间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内部审计,主要含按年度、季度固定周期对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财务账册、财务报表、财务收支、财产管理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不定期内部审计指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审计时间,根据实际需要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开始前通知被审计对象审计下达的时间,不定期地对被审计对象的特定活动进行审查、监督、检查和评价。主要表现为经济责任审计、修缮项目审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及其他有需要的专项审计项目。不定期审计以专项审计及对业务活动的审查为主。不定期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定期审计在审计形式、审计时间上易让被审计对象提前预知并做准备的缺点。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更好地践行内部审计的内涵、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在构建本校的内部审计体系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与本校发展方向相匹配。参考厦门工学院的审计实践经验可分别从内部审计制度框架建设、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方式的创新、内部审计模式的探索这些方面来改善并提升本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本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巧萍 薛国友. 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制约因素及改进路径[J]. 财政监督,2013,(10):73-74.

[2]王黎.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知识经济,2017,07):152

 -153.

[3] 袁璨.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2015,19):96-98.

                                

                                文章来源:《商业会计》2018年第4期

 

 

 

 

 

监事会审计办公室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厦门工学院 邮编:361021
Copyright ©2010 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2018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