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 >> 资讯 >> 公告通知 >> 正文
【展览预告】绘形造境——黄坚教授水彩作品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艺术学院 点击数:2613 更新时间:2018/11/26 10:50:00

诗意与造境

——读黄坚的水彩画

王漪

 

黄坚的水彩诠释了光的诗意美,光在空气中弥散并为其环境营造的一种特殊美感,作为一个以彩墨见长的山水画家,客串水彩这种艺术形式时,人文主义的诗意和意境的营造,使他的风景作品更有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隐藏在画面的光影之中,如作品《新疆唐布拉20180912-3》。黄坚的水彩画也表达了西方古典绘画中常见的光影关系,但是在黄坚的绘画中所反映的光影更为自由,并富于诗意和梦幻感,并不是那种为塑造空间和事物立体感的绘画,他展现的色彩光感处理,传递着中国绘画中对色彩的理解和角度,天空大地河流弥漫着一种色彩诗情和意境。

     这一系列水彩画一方面是如上所述意境般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在空间构图塑造中加强人文视角——可居、可游,虽然很多时候画面并未提供完整的叙事,而似乎是展示旅人路过时的一瞥,然而正是这种私人性使得画面充斥着一种动态,这种个人化的视角引起了观者对画家所处空间位置、甚至情景的想象,带来一种在时空上亲临的感觉。如《华沙老城》前景有角度的线条所指向,把一种类似中国山水画的“深远”无缝嫁接到水彩这种西画之中,观者视线似乎是处于前行移动中。《费城公园一景》中透过两棵树间背阴的空间延伸至外面阳光下明亮的草地的视线,表达了观者正穿过树林正要步入外面世界的空间叙事——阳光下的建筑、草坪上的小道,高明度天空和草地突出了强烈的阳光下的明艳,给予了我们一种更为诗意而真实的感官体验。

《青海湖畔》就体现了一种在晴空万里夕阳下青海湖畔场景,在淡蓝色天空异样的蓝云、画面面中央高明度的白毡房,拖长浓黑而窄细的阴影,再加上红色的汽车上,十分鲜明地构造了一种强烈光照下的明媚画面,令我联想到在惠特尼美术馆看到的20世纪最重要艺术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考柏的马厩和远处的房屋》(1930-1933年惠特尼美术馆收藏),霍普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画面常带有一丝忧郁,而黄坚这幅《青海湖畔》则演绎一种草原生活的恬静和平和,正如他一贯的风景画风。

然而在《费城河港》中黄坚又塑造出了另一种独特的光感,光线似乎别圈在一个封闭住的空间中四处散射,而造成一种超现实的均质,散射的光线体现出了水面的波动感作为动态的辅助,天空似乎在上方缓缓涌动,真实用画面诠释了“水天一色”的梦幻感,船在画面中被安置从右侧驶入画面,又似乎借用了电影的构图规律,而带着一种故事感。同样的特质在《法国尼斯》中也能看到,《法国尼斯》画面水中所反射的光泽被一些细小而分散的白色笔触所展现出来,似乎使前景画面漂浮了起来,似乎是在现实的瞬间插入梦幻的诗性。而《水城威尼斯》用白色和深蓝色勾勒的大笔勾勒的水道,雾气笼罩的建筑物在视觉中变得模糊抽象,无不在显示艺术家诗意的造境能力。除此之外,在《新疆唐布拉》概括有力手法上有油画味道,弥漫在画面中的金黄色小点,像是充斥在秋天的空气中金色的飘絮,也可能是黄沙、枯叶、麦稻的碎壳,似乎凭借着画面也能感受到空气中拂脸的微风,其意境不言而喻。

最后我想说的是,水彩画中隐含的诗意叙事,也体现在黄坚在画面中所体现的旅人视角,在外地乃至异国他乡的旅途中,与晴天、阴雨、风雪中不同寻常的偶遇,并将它转化为一种中国式的诗意情态,是黄坚多年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浸沦的一种映射。正如戴望舒在《雨巷》的偶遇,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不舍之景,北岛对《陌生的海滩》的长久凝视,诗人用诗的言语描绘在其生命中所撞见的风景,而画家也一样,在各种旅途时,他们会用诗一般的视觉语言去表现辗转人生中心中他们的记忆——也许我们并未发现和感悟到。

 

2018.11.19于浙江大学

 

作品展示




金色的田野


青海湖畔



慕尼黑市中心假日酒店窗外



水城威尼斯



新疆唐布拉20180911-1



渔村

 

 

时间:2018年12月5日至12日

地点:厦门工学院明德大厦一楼展厅

 



版权所有:厦门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邮编:361021    联系邮箱:ysycmxy@qq.com    电话:0592-66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