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逐梦的路上
同学们各具风采、积极奋进
展现出当代青年最美的模样
近期,我校经过认真评选和全校答辩展示
共有15名同学当选为
厦门工学院2023-2024学年“最美学生”
让我们走近这些同学
感受榜样力量,见证青春绽放

外国语学院
2022级商务英语2班 宋佳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班级团支书兼院党务助理。专业成绩稳居前列,连续两年获“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省级二、三等奖;2023年获海峡两岸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本科组三等奖、“中语智汇杯”商务谈判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包揽“亿学杯·讲好中国故事”特等奖及“外研社·国才杯”演讲、阅读、写作三项校级特等奖。组织校内外活动40余场,志愿服务200小时,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项、校级荣誉21项。
“最美学生”说
作为一个曾经上台说话都会紧张到手心出汗、即便准备充分也不敢举手发言的普通学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在英语口语和公共表达能力上的一点小小经验。
1. 关于英语口语:敢开口,就是胜利。
语言学习过程中,背单词、刷题,都不能替代开口说话的重要性。后来我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基本上每天坚持做“影子跟读”,跟着录音即刻模仿发音和情绪表达。就这样,我一点点打破了“不敢说”的心理屏障。
从那以后,我开始珍惜每一次开口的机会。我会尽量脱稿,用英语自然表达想法。其实大家提升口语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出错——一是有错误,才知道哪里需要提升;二是其实别人并不会太在意,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长。
现在,AI技术发展迅速,比如“豆包”的英语陪练功能,已经可以很好满足初学者的各类练习需求,包括模拟对话、语法纠正、表达建议等等。
所以,练习英语口语,最重要的不是担心自己行不行,而是找到一个支点,开口说出来。坚持下去,进步是可视的。
2. 关于公共表达:在真实中,把心意讲出去。
前期准备,重在扎根。内容必须是自己真正想表达的;熟悉内容,提炼核心,不死记硬背;打磨语言,保持简洁与节奏感;通过反复口头预演、录音回听,及时调整细节。也要给自己一些正向暗示——紧张是正常的,带着它前进就好。中期表现,讲究连接。开场尽快进入状态,用眼神和听众建立联系。适当使用手势辅助表达,根据现场氛围微调语速和节奏,让表达更真挚自然。最后,结尾要简洁有力,留下一点温度与力量。
公共表达不是完美主义的表达,而是在真实中,把心意讲出去。

商学院
2021级跨境电子商务1班 潘心蕾


中共预备党员。曾任友容书院新媒体中心委员、学习部副部长及商学院公众号运营助理。连续三年绩点与综合素质测评为专业前三。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国家级A类奖项5项、软著3项;省级A类竞赛一等奖及大创项目立项各1项、校院级奖项9项;荣获国家奖学金。参与厦门马拉松等赛事志愿服务,获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最美学生”说
如何兼顾工作、学习、比赛并保持住成绩,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先梳理工作、学习、比赛的任务清单,按照重要程度和时间节点排序,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平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像等待上课的一小点时间,也可以背几个单词或看几道练习题。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如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准备比赛时,将其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把比赛当作实践课堂,既能提升专业能力,又能巩固课本知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懂得适时调整与放松。遇到突发情况及时修改计划,避免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倦怠情绪。每周留出一定时间运动、冥想,保持身心的良好状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各项事务中。通过合理规划、高效学习和适当放松,就能在工作、学习和比赛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学院
2022级软件工程4班 徐培轩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任友敏书院学委会科技实践部副部长、新生班级导师助理。积极参与学术项目及学科竞赛,专业成绩排名前列,综合测评学院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已出版国际EI会议论文1篇,发表EI会议论文3篇。主持并参与大创立项国家级1项、省级2项。目前担任IEEE协会大数据及测绘学辅助审核人员,现已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11项、校院级荣誉12项。
“最美学生”说
“大创”是大学生接触科研项目的一种方式,它能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甚至产出一些学术成果,如专利、论文、软著等。以大创项目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参加其他创新创业大赛,如“互联网+”、挑战杯。
对于大创我有以下建议:首先,选题要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突出应用性研究。可以在生产、工程、设计、实验、管理、调查方面做好选题研究,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真题真做,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实在找不到方向,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在团队交流方面,建议执行定期的会议制,会议内容可包括当前的进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下一步计划等当面,制定好每一段时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项目成果包括专利、软著、论文等,这些申请周期都很长,有了想法就可以去申请。此外,大一的同学可以积极加入学长学姐的团队,作为项目成员熟悉各项流程。有实力的大二大三同学要争取担任项目负责人,虽然责任更大,但收获也更多。

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
2022级传播学1班 瞿文祺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班长,友仁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分团委副书记,校学生代表大会执行主席,兼任校党办学生助理,曾任院务委员会组织部委员、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专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蝉联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83小时。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国家级竞赛奖项4项、省级3项、校级12项。
“最美学生”说
大学时光是不断探索与突破的旅程。在组织班级活动、策划书院品牌项目的过程中,我逐渐懂得责任的分量。学生工作与学业的平衡,靠的是高效的时间管理,更源于对 “做好每件事” 的执着。
实践是成长最好的课堂。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瞬间,这些经历让我真正理解 “奉献” 的意义 —— 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在帮助他人时收获内心的富足。
这个阶段的我最想对学弟学妹说:别怕尝试新事物,别怕面对挑战。无论是加入学生组织、参与竞赛,还是投身志愿活动,都是拓宽人生边界的契机。记得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培训时,老师曾说:“真正的成长,是把热爱化作行动的坚持。” 这句话伴我走过许多迷茫时刻。如今的我,依然会为筹备活动加班,为学业难题钻研,但更多了一份从容 —— 因为清楚自己为何出发。愿我们都能在大学这片沃土上,播下梦想的种子,用汗水浇灌,让它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开花结果。

继续教育学院
2021级小学教育1班 宋瑶


中共党员。现任学习委员、党务助理,历任友惠书院学委会副主任、分团委学生会副主席等职。连续四年综合素质测评与绩点稳居专业第一,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三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创新思维赛一等奖以及李德文奖学金一等奖。现已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2项,校院级荣誉23项。
“最美学生”说
在我校“明志、博学、修身、力行”校训的引领下,我获得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大学生理论宣讲员这一身份,让我从一名对理论心怀敬畏的学习者,成长为奔走于讲台与人群间的传播者。这段旅程充满坎坷,却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的力量,唯有在传递中才能绽放光芒。
明志:以信仰锚定初心。面对晦涩的理论术语和7门省统考的压力,曾让我望而却步。决赛前在校门口陷入自我怀疑的我,被校训中的“明志”二字点醒了我——传播者的使命,是让党的声音“声入人心”。
博学:用脚步丈量真知。理论的温度,需要用脚力、眼力、脑力去焐热,学习者向传播者的蜕变,从来不是华丽的转身,而是一砖一瓦的积累,才能把理论的“普通话”翻译成百姓的“家常话”。
修身:在磨砺中破茧成蝶。宣讲路上我曾因紧张忘词而面红耳赤,也遇过听众对宣讲的尖锐质疑。但“修身”让我学会沉淀,这些“摔跤”的经历让我褪去青涩,学会用真诚代替技巧,用共情消解隔阂。
力行:以星火点燃星河。成为理论宣讲员的这三年间,从校内音乐厅到街道社区广场,从集美小学课堂到全国比赛舞台,一步一个脚印,多场宣讲让我愈发坚定。
从学习者到传播者,变的不仅是身份,更是观察世界的视角,而厦门工学院的校训始终如灯塔照亮我的航程。理论不应锁在象牙塔里,我要用青年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理论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春燕。
以上为“最美学生”中的5名同学
接下来的几天
我们将继续走近其他“最美学生”
目睹他们的风采与面貌
让“美”的力量不断传递
厦门工学院欢迎您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邮编:361021
传真:0592-6667579
联系电话:0592-6667566、6667579
咨询QQ:1726225267
电子邮箱:zsb@xit.edu.cn
学校网址:www.xit.edu.cn

素材来源 | 育人与教学处
编辑 | 张力凡
二审 | 温美娇
审核 | 白继博、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