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厦门工学院携手A股上市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共同成立厦门工学院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旨在为建筑产业的未来发展点亮希望之光,助力智能建造新征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雕琢学生素养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独创“双主体”“五融合・五贯穿・五递进”人才培养体系,深度整合学校与企业力量,紧密围绕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培养学子具备适应行业前沿发展的素质和技能。


在学校教育阶段,专业能力培育是基石。“五贯穿”即将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技能实践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思政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全方位雕琢学生素养。课堂上,前沿理论知识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思维;实践环节,技能训练有条不紊,让理论知识落地生根;思政教育更是如灯塔,照亮学生职业前行之路,确保他们怀揣家国情怀,勇担行业使命。
校内专业能力培育的同时,企业参与的工程能力培养同样关键,“五递进”环节,即助力学生实现能力进阶。从基本能力奠基起步,逐步迈向专项能力精进、科研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突破,直至综合能力飞跃,学生在企业真实项目打磨下,褪去青涩,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工程能手。“五融合”机制更是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脉搏,实现复合型人才发展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专业建设紧密追踪产业发展动态,教学过程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教师团队与产业技术资源深度融合,全方位赋能学子成长。

二、强大资源支持,提供全方位成长平台
广联达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为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行业资源。广联达的全球布局、核心技术以及行业大模型的应用,为产业学院的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技术和实践应用的机会。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内设有智能建造科技展馆、大师工作室、测绘与检测中心、数字设计中心、数字模型中心、智能施工中心、智慧管理中心和技术科研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全方位平台。这些功能区域不仅支撑了建筑学、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的发展,还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了智能建造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这里,学生将接触到BIM、VR、AR、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通过“虚实互动”的智能建造认知场景,提升对建筑行业的兴趣和认知。在大师工作室,学生将跟随高技能人才学习,通过实战演练和项目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测绘与检测中心培养学生掌握智能测绘方法和工具使用能力,数字设计中心则培养学生的数字建筑复合型能力,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和建筑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数字模型中心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智能施工中心让学生全面学习智能建造业务场景和施工现场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智慧管理中心模拟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项目管理能力,技术科研中心则开展智能建造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攻关一批关键技术。
三、就业前景广阔,助力学生职场腾飞
基于全方位培养,学生未出校门便已手握多把开启职业大门的“金钥匙”,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高效构建虚拟建筑模型,提前预演施工全流程,为项目精准“导航”;熟练操作智能建造设备,在数字化施工场地大显身手,用科技力量提速工程进度;还具备建筑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为建筑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智库”。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期待着广大有志青年的加入,共同开启建筑行业的智慧未来之旅。在这里,同学们将有机会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参与实际项目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后,将能够在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施展才华,为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厦门工学院欢迎您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邮编:361021
传真:0592-6667579
联系电话:0592-6667566、6667579
咨询QQ:1726225267
电子邮箱:zsb@xit.edu.cn
学校网址:www.xit.edu.cn

素材来源 | 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编辑 | 邱健蕊
二审 | 戴丽欣
审核 | 李晓瑾、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