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6日,厦门工学院融新学院揭牌成立。成立大会上,融新学院院长黄蓓作表态发言,从“我们为何出发”“我们将如何行动”“我们的承诺”三个部分展开阐述了学院成立的意义,表示融新学院是厦门工学院为破解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共性困境、回归育人本质而进行的关键探索,其核心使命在于转变传统模式,让大学真正成为启迪思想、唤醒学生内在热爱的起点,而非高中教育的简单延续。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李德文董事长、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我深感责任重大。融新学院不是普通的教学单位,而是学校破解教育困境的关键探索——我们要让大学真正成为启迪思想、唤醒热爱的起点,而非高考后的"高四"延续。感谢学校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信任,让我与各位同仁共同见证这意义非凡的历史时刻,也很荣幸和大家一同肩负这份使命。
在此首先回答两个问题,这些天很多老师问我,我自己也在内心不停追问的问题:
1. 我们为何出发?
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看到了太多遗憾:学生被分数捆绑,在专业高墙内迷茫;鲜活的个性被压缩成标准答案,独特的潜能消磨在流水线式的培养中。融新学院的成立,正是要打破这种惯性——用一年时间,帮助新生卸下应试的铠甲,在国学、艺术、体育、产业实践中触摸真实的热爱,找到愿为之奋斗的人生志向。所谓“人贵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 我们将如何行动?
融新学院的答案很清晰:用"融新"理念重塑教育生态。
第一,打破资源壁垒。我们会让学生与通识课对话,让学术导师与行业专家并肩——学生既能在"十二馆八园"中感悟文化厚度,也能在新建的7家产业学院里实习实践;既在跨学科项目中锤炼AI思维,也在艺术社团中发现自我表达的可能。
第二,浇筑情感根基。大学的温度在于相互认同,融入首先要认同。我们将通过协作式学习,让每个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自豪,也为同伴的进步喝彩。当学生戴上校徽时,感受到的不只是装饰,更是"家"的归属——这是他们愿用行动去守护的荣誉勋章。
第三,直面未来挑战。这一年,我们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点燃探索的火种:用真实产业项目取代照本宣科,用开放式课题激发创新思维。融新学院不培养"标准件",而是孕育不能被算法定义的独特灵魂。
3.我们的承诺
作为融新学院的院长,我深知改革从无坦途。但我和团队已做好准备: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一年,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在文学经典里感受温度和智慧,在创作坊中体验实践和创造,在团队协作中发现自身光芒;让每次成长被看见、被珍视。当学生为解开一道工程难题欢呼,为完成首个商业策划案骄傲时,他们会真切感受到:进步值得喝彩,探索自有价值。
一年后的他们,已然成为崭新的自己: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手握能力,带着一名"厦工人"的自信走向各个专业学院。
融新学院的建设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的任务是把大学还给学生,把未来交给可能,希望融新学院的同学们能够用这一年宝贵的时间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热爱和使命,感受到成为一名厦工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就是融新学院存在的全部意义。
让我们以这场教育实践,向教育本质致敬——融旧育新,破茧成蝶;以心育人,向光而行。
谢谢大家!
摄影 | 方 靖
编辑 | 邱健蕊
二审 | 戴丽欣
审核 | 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