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者

柯昌武老师:点亮学生的数学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11文章来源:厦门工学院


编者按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厦门工学院,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之路上默默耕耘,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共同构筑起一所大学的底色与精魄。我们开设“燃灯者”专栏,讲述学校教师以生为本、担当奉献的教育故事,他们在育人实践中所体现的温度和情怀,也是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一个缩影。



柯昌武,中共党员,厦门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现任厦门工学院大学数学课程教研组主任。主讲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申报软件著作权3项。申报主编《高等数学》校级教材获立项,参编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21—2024学年连续获得“优秀班级导师”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学生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福建省二等奖。

柯昌武老师上线性代数课




<section style="white-space: normal;margin: 0px;padding: 0px;box-sizing: border-box;max-width: 100%;">



清晨六点多的厦门已开启一天的忙碌与喧嚣。柯昌武老师一如既往地驱车出岛,行驶在通往厦门工学院的路上。这是一段他走了十四年的路,从青年到中年,从青涩到成熟,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数学教学的热爱与执着,对三尺讲台的敬畏与匠心。

7点50分,柯老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正在有序地将手机放入墙上的收纳柜中,前排座位早已被占满。“这是我们和柯老师的默契。”一位学生笑着说,“他的课,让‘早八’不再痛苦。”

全文29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01

耐心:让冰冷的数学“暖”起来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让无数大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却是柯昌武老师最熟悉的“战场”。他深知数学学科的挑战性:“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挂科率也相对较高。”但他的“杀手锏”很简单,唯有“耐心”二字。

“讲一遍不懂,就讲两遍;两遍不懂,就讲三遍。只要学生愿意学,我就愿意一直教。”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柯老师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的办公室俨然成了“第二课堂”,他的课后答疑时间总是座无虚席,甚至非他授课的学生也慕名而来。同事们经常看到,下班后他的办公室里依然围满了请教的学生。

24级智能制造工程的黄梓彤赞叹道:“柯老师的课独具特色,他的讲解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总能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通俗易懂的实例。更难得的是,他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真正理解和爱上数学。”

柯昌武老师在课上与学生互动


18级投资学的曾晓毓在备战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时,一度陷入瓶颈。“柯老师没有一丝不耐烦,他帮我收集整理了近三年的竞赛真题,带着我一题一题地分析、练习,他的耐心超乎我的想象。”三个月的备赛期间,柯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她“开小灶”,进行十余次专项辅导,最终曾晓毓斩获省赛二等奖。

“柯老师不仅对学生耐心,做事也非常用心。”与他同批入职的王平老师感慨道:“他总是默默承担很多工作,无论是排课、考试安排还是材料整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他还经常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老师。十几年来,我不曾见他跟谁红过脸。”

作为大学数学课程教研组主任,柯老师主持多项教改项目,成功申报三项软件著作权,并带领团队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邀请老教授为新教师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申报课题”等。他说:“老带新,传帮带,是我们教研组的传统。”



02

创新:让抽象的推理“活”起来


如果“耐心”是柯昌武老师教学的基石,那么“创新”就是他教学的引擎。尽管大学数学是偏理论的公共基础课,他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他运用情境化案例教学,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实例。24级财务管理的牛兴沛同学说:“柯老师讲极限概念时,用汽车行驶速度逼近某个值来举例;讲微分时,用城市高架桥的坡度设计来阐释。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晦涩的公式也易懂多了。”

柯昌武老师上线性代数课


他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善于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给商学院学生上课时,他会引入西方经济学案例;给工科学生讲课,则侧重工程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哪里用、怎么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说起数学,柯老师自信满满。

23级投资学的许银蓉说:“我本以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会是单调的听、记、写、算,没想到柯老师的课堂满是惊喜。他从不照本宣科,讲概率时用‘抽奖、天气预报’等生活里的常见事例来辅助讲解,而且他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还会聊行业趣事和前沿动态,既让数学变得实用又有趣,也帮我们打开了新视野。”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柯老师讲课


近年来,他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用AI辅助出题、验证例题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进行学习。“AI如同思维的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但选择方向、辨别真伪,仍需依靠学生自身的判断力与自学能力。”柯老师强调。

这些创新方法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柯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大幅提高,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的积极性和获奖率明显上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创新实践,学生们重新认识了数学的价值——它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03

育人:让潜在的能量“燃”起来


“学业上是导师,生活上是朋友”是柯昌武老师始终坚持的育人理念。作为20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的班级导师,他经常召开主题班会,走访学生宿舍,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引导,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因材施教。学生们都愿意向他倾诉烦恼,因为他不仅是严师,更是值得信赖的益友。

柯昌武老师召开主题班会


此外,柯老师善于发现和培养班级的“领跑者”,让优秀学生成为全班的学习标杆。大学四年,班委们逐步点燃了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大家互相督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20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硕果累累,荣获厦门工学院“优秀班级”,班长张曦元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习委员庞宇梦考取河北省税务局,韩安楠同学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许诏钦同学荣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福建省三等奖,是人工智能学院首位在此赛事获奖的学生。

然而,柯老师的育人工作远不止于培养优等生。大二结束时,班里有四名学生面临学业预警。柯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他逐个谈心,帮他们制定详细的补考计划,督促复习,联系答疑。“每见面一次就问一次:这科能不能过?如何复习补考?这学期不能过准备什么时候过?”在他的坚持下,这四名学生最终全部顺利毕业。“老师的每一分心血与付出,都会化为学生成长的阶梯。”这句平实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他的教育理念。

柯昌武老师与20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学生座谈


夜晚,送走最后一名答疑的学生,柯老师看了一眼时间笑着说:“一般七点后进岛就不怎么会堵了,到家后还可以陪孩子去骑车。”尽管工作繁忙,柯老师仍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数学教师和父亲,都是需要耐心的角色。”




图片 | 班昊鑫,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 | 戴丽欣

二审 | 黄颜希

审核 | 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