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工要闻

学生讲解团:用热爱讲述厦工故事

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218文章来源:

在厦门工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是校园文化的“活名片”,是访客与校园间的“连心桥”,这便是厦门工学院学生讲解团。这是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讲好厦工故事”的专业队伍,是“厦工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他们承担着校内参观接待工作以及碧石园开放日的组织工作。此外,他们还负责安排各场馆值班,配合校园全面开放工作,随时为参访客人介绍,做到“有人在,有人讲”。校园场馆的历史底蕴、建筑里的设计巧思、校园生活的鲜活细节,皆能被他们娓娓道来。从初入时的青涩懵懂,到接待时的从容自信,每一位讲解员都在一次次任务中成长,以真诚与热爱传递校园故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伍欣雨

以平凡为起点,借榜样之力逐光而行

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的伍欣雨,初入讲解团时也曾因身边成员的亮眼经历而倍感压力,反复思考“如何打破平庸”。最终她选择沉下心,以行动突破:紧抓每一次接待机会,无论规模大小都全力以赴;私下反复背诵讲解稿,实地走访场馆无数次,直至能熟练手绘场馆地图与细节。

参加“世界织带大王”姚明董事长的接待,更是她蜕变的转折点。伍欣雨意外在接待过程中发现对方是老乡,让交流格外亲切顺畅,两人从家乡风土人情聊到创业历程。谈及创业艰辛时,姚明董事长眼中的光芒与坚定话语,深深震撼了她。那些坎坷经历如明灯,让她读懂“永不放弃”的重量,也坚定了为家乡争光的决心,更明确了深耕讲解领域、以专业传递知识的未来规划。



邱芷珊

以学为帆,在应变中收获从容与成长

2021级建筑学专业的邱芷珊,大四时经指导老师介绍初识讲解团。团队对校园文化的深度理解、与访客的多元互动,以及高效执行力和强凝聚力,让她心生向往,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及考核成功加入讲解团。

从最初单纯背稿、熟悉动线,到后来能预演全程、灵活应对现场,邱芷珊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接待方式。遇到无法及时回答的问题,她坦诚说明后及时补学;观察同伴、博采众长,在讲解时加入互动。去年校园对外开放时,她接待的长者赞叹校园美景,直言“要让孩子考虑就读这所学校”,让她倍感自豪;在碧石园为小朋友们讲解,孩子们面对“考神”展柜默默祈愿的模样,也成了她心中的温暖回忆。这段经历,让“社恐”的她变得自信,更让她体悟“学无止境”,为后续的求职与职场沟通筑牢基础。



姚欣悦

以真诚为桥,重新定义“讲解员”的意义

2023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姚欣悦,大一时怀着对讲解校园的好奇加入讲解团。起初她带着生涩,机械式地背稿介绍,只为呈现校园之美。一次接待“来自星星的孩子”的经历,彻底改写了她对“讲解员”的认知。

初见时,孩子们或低头攥着家长衣角,或专注指尖,对热情招呼鲜有回应。姚欣悦立刻调整方式,蹲下身以孩子的视角,指着马拉松博物馆的文创奖牌轻声引导。听到其中一位小男孩害羞点头说“真好看”,她满心惊喜。整个下午,她陪着孩子们漫步校园,感受图书馆的静谧,学习厦工精神。离别时,小男孩的轻轻一抱、孩子们的挥手道别,如一束光撞进她心里。从此,她不再视讲解为任务,而是主动探寻校园文化,以真诚搭建连接校园与来访者的桥梁。



游林慧

以专业为翼,在实践中书写成长答卷

2022级商务英语1班的游林慧,与讲解团的缘分始于一份面试通知,“期待优秀的你加入”的邀约,为她打开新的人生篇章。从大二到大四的七百多个日夜,讲解团成了她大学生活最珍贵的礼物,见证她从拘谨内向到落落大方的蜕变。

最初讲解时,她紧张到声音发颤,对校园文化一知半解。如今,她能从容应对各类访客,向中外来宾细说厦工故事,更能将商务英语的跨文化理论,转化为与不同国籍访客的心灵对话。某次带领新入职老师们参观校园,用英语与外教畅谈校园文化的瞬间,让她真切体会到了专业与实践融合的力量。老师的指导、伙伴的陪伴、访客的夸奖,共同熔铸成她面对未来的底气,也让她明白:成长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集体温暖中突破自我。



郭昊文&张辰凯

师徒相继,以传承续写团队荣光

2023级日语1班的郭昊文是团队从十几人壮大到八十余人的见证者;2023级日语1班的张辰凯也曾是讲解团的“新人”,如今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两人互相搭档串联起讲解团“互助传承”的温暖脉络。

郭昊文刚加入讲解团时,只了解学校馆园的基础内容,随着场馆增多、内容更新,需要不停去新场馆学习新内容。最让他难忘的,是与伙伴们一起学习讲解教育博物馆的经历——培训中苏涵校长为参训全员解读教育博物馆背后的故事,所有人紧握笔记本记录细节。那一刻,郭昊文读懂了“敬畏历史、真诚待访”的意义,也想把这份初心传递给每一位新成员,张辰凯便是其中之一。

初入团队时,张辰凯误以为讲解是“背稿复述”,面对密密麻麻的讲解词、深奥的校训内涵与馆园典故,他一度手足无措。在讲解接待前反复熟悉讲解路线,逐点标注“重点内容”与“答疑方向”,结合展品讲故事……蜕变为一名能讲出校园温度的讲解员。

如今,张辰凯已接过团队传承的“接力棒”。校庆日接待校友时,新成员紧张卡壳,他立刻自然补位,事后还整理出“突发情况应对技巧”,分享给更多伙伴。如今身为副团长,他常带着新成员走过至未园的林荫道,复述当年前辈教他的校史故事,把“相互扶持、共讲校情”的传统传递下去。这既是团队成长的缩影,也让讲解团的荣光在传承中愈发闪亮。



郑玮老师

从聆听者到点亮者的青春接力

五年前,她作为新生,在姜亚男老师的引领下加入讲解团,不仅习得了讲解技巧,更学会了以真诚传递校园文化温度,铭记老师对细节的执着、对访客的耐心。

毕业时,她坚定地选择留校,从学生讲解员转变为讲解团的指导老师。她秉持初心,将姜老师的宝贵经验与自身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弟学妹,既为他们的成长喝彩,也为他们的挫折鼓劲,让这份热爱与责任的青春接力,在校园里薪火相传。



厦门工学院讲解团的故事仍在继续。每一位讲解员都以声为笔、以心为墨,既传递校园的文化与魅力,也在温暖互动中完成自我蜕变。未来,他们必将带着这份热爱与坚守,讲述更多校园美好,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你也想用声音传递力量,那么厦工讲解团,真心期待你的加入!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郑老师   

电话:13919336531(微信同号)




文字 | 24级汉语言文学3班 许恩轩

编辑 | 陈文婷、黄颜希

二审 | 高友妹、戴丽欣

审核 | 姜亚男、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