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中国工程院蒋庄德院士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全方位赋能硕士单位建设、产教融合与科研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2文章来源:科研与学科处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教授亲临我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实地考察走访、开展深度研讨等形式,围绕硕士单位建设、产教融合推进、科研工作规划三大核心议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高位指导与精准赋能。

聚焦硕士单位建设:总结进展明方向,精准指导破难题

10月24日下午,厦门工学院硕士单位建设会议在政务大厦广新堂召开,会议由张凯副校长主持。会上,研究生教育办公室汇报了学校2025年硕士单位整体建设情况,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分别就本单位硕士点培育工作进展作详细汇报。





听取汇报后,蒋庄德院士、林启敬教授同副董事长、执行校长李雄虎,张凯副校长,各硕士学位培育点学院院长、骨干教师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学科研究方向凝练、科研团队组建、科研项目攻关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度交流。



蒋院士充分肯定了学校硕士单位建设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并从领军人才培养、导师队伍建设、优势特色积淀、条件支持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为学校进一步补齐建设短板、提升建设质量提供清晰路径。

张凯副校长代表学校对蒋院士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进一步强调硕士单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近期工作重点,为后续建设工作锚定了具体目标、指明了实践路径。

考察产教融合实践:多维走访见实效,高位评价指未来

10月26日,蒋院士一行在董事长李德文、副校长张凯的陪同下,以“产教融合、文化育人、智慧发展”为主线,深入学院、书院、场馆及产业学院,实地考察育人场景与产教协同成果。

融新学院:蒋院士一行认真听取了学院关于AI时代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详细汇报,并进行了深入交流。蒋院士对学院以跨学科融合通识课程体系为核心抓手的建设思路予以了高度评价。


友仁书院:书院负责人向蒋院士一行重点汇报了“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成果。蒋院士在了解了书院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搭建的“第二课堂”活动矩阵后,对书院着力营造的自由平等交流平台、注重学生行为养成与人格塑造的育人模式表示赞赏,并鼓励书院继续深耕特色,持续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优质的环境。

智慧建筑与建造产业学院:蒋院士一行重点考察了我校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实训平台。从BIM技术应用实验室到智慧工地模拟系统,蒋院士都围绕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学生实践项目进展进行深入了解。听取汇报后,蒋院士对学院“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实践探索表示赞赏,称其能助力学生快速适应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蒋院士一行在学院领导和华为代表方的介绍中,逐一观看了机器人、机器狗、MDC车规级小车、脑机接口、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仔细了解了设备运行原理与教学适配情况,蒋院士对学院硬件设施的完整性、先进性及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给予高度评价。当看到学生在学术研究(SCI/EI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等)和学科竞赛中的丰硕成果时,蒋院士称赞学院在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合方面工作成效突出,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他还鼓励学院,要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教育信息文化馆与数智算力港:蒋院士一行深入了解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历程及各阶段标志性成果,对学校AI赋能教学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改革案例,以及数智算力港的智慧化升级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教育信息文化馆第三厅的人工智能创作坊,蒋院士一行被学生运用AI技术完成的创意作品吸引,与项目团队展开亲切交流。蒋院士对同学们展现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表示赞许,对人工智能创作坊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化”一体化的重要实践平台开展的建设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学校“理论+实践”的AI协同育人模式精准契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已成为驱动AI教育创新的核心引擎。


校史展览馆:蒋院士一行循着“情怀・理想”“积聚・成熟”“创新・提升”“蜕变・超越”四大篇章,系统了解了学校2006年筹办建校至2025年高质量发展的完整历程。当驻足“抗台精神”专区与“思想之柱”前,蒋院士对学校始终坚守的“立德树人”初心及“以人为本、务实担当”的厦工精神深有感触,他指出“校史是凝聚师生认同、传承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要让年轻一代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中央公园:蒋院士一行感受了校园“诗意栖居”的生态景观,对学校“自然景观与育人氛围相融合”的规划思路表示肯定与欣赏。

工业智造产业学院:学院领导从建设定位、合作企业、人才共育模式等方面作系统汇报,展现了学院在“产教协同赋能,工业智造未来”建设理念指导下推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果。蒋院士一行重点考察了智能产线赛训基地、生产规划数字孪生实战平台、新质工业创作坊与工业设计创作坊等教学实践空间,师生团队现场展示了“汽车智能产线改造优化”“榫卯智能氛围灯设计”等源自企业真实需求的项目。蒋院士对学院“双导师制”“项目式教学”“AI赋能产教融合”的创新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学院正通过开放的教育生态、真实的工业场景和前沿的数字化手段,构建出一条契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新工科育人之路。




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学院领导与华为方代表详细介绍了鸿蒙生态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鸿蒙系统专项师资培训、鸿蒙技术学习课程与实践项目,并展示了中心与企业合作推进的真实项目开发案例,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华为开发者大赛的备赛与获奖情况。蒋院士对创新中心以鸿蒙生态为依托,搭建“教学-实践-竞赛-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做法表示认可,认为这一模式有效衔接了教育与产业需求,为培养高素质鸿蒙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智传媒产业学院:院士一行观看了学生模拟直播带货实训,称赞学生“专业技能扎实、职业素养突出”,并强调“数智传媒教育要加强校企协同,让教学内容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学院领导与企业导师分别就学院概况、人才培养、AWS认证体系、产教融合的创新孵化模式及未来发展规划作了全面介绍。蒋院士对学院开展的“实战式项目教学”“全流程闭环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些举措实际有效。


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蒋院士一行认真听取了学院在师资能力提升、学生项目培育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并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算力技术与软硬件数据协同支撑,是数字经济领域产教融合项目落地的核心基石,企业在这些方面为学院开展教学实践、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保障,这点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同时,蒋院士还与优秀学生项目团队展开交流,并鼓励他们“依托平台优势,在数字经济赛道实现个人价值”。



体育产业学院:学院领导向蒋院士一行系统汇报了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蒋院士认可学院“懂体育、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鼓励学院“紧抓体育与科技融合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考察尾声,蒋院士总结指出:学校在产教融合、文化育人、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尤其在产业学院建设中,实现了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衔接。希望学校继续坚守办学初心,深化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谋划科研发展路径:凝聚专家智慧,明确需求定目标

10月26日上午,厦门工学院科研合作座谈会在政务大厦广新堂召开。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教授,以及林启敬教授、高浩教授莅临指导,为学校科研合作规划与发展提供专业建议及智力支持。

座谈会有张凯副校长主持。会议伊始,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福建省及厦门市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把握地方科创领域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布局,为学校科研工作精准对接地方需求、高效争取政策支持夯实了基础。

随后,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分别汇报了科研合作需求。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围绕省部级及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申报规划、创新联合体合作申报规划、科研骨干合作需求三方面展开说明;人工智能学院则重点提出科研人才紧缺、科研平台搭建与高层次纵向课题申报推进等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与实践经验积极建言。高浩教授分享了关键技术研发的项目构思,明确了冲刺省部级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目标路径;林启敬教授聚焦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衔接,建议学校加强与地方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


蒋院士对学校八大产业学院的快速发展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科研工作应紧密结合学校特色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强大助力”作用,推动教学实验室向科研实验室功能拓展,提升硬件支撑能力;二是持续深化与华为、西门子等龙头企业的合作,借助企业资源引进和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三是促进产业学院建设与科研事业发展“齐头并进”,为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蒋庄德院士系列指导活动,从硕士单位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到科研发展规划,全方位为厦门工学院把脉定向、赋能增效。学校将以此次指导为契机,进一步提炼办学特色、优化育人体系、强化科研协同,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持续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厦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