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渔光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学“习”之路:感悟习语精神,共筑时代担当

作者: 来源:党建网 更新时间:2025/07/14 14:55:01


炎炎夏日,厦门工学院“渔光同行”实践队踏上了意义非凡的学“习”之路,这支以7名学生党员为主体的队伍,沿着习近平总书记 2024 年来闽考察东山县时走过的路线,深入学习其精神指示。学“习”之路不仅是一次实地探访,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与升华,实践队在不同地点感悟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汲取着前行的力量。

实践队合影


01澳角码头:谱写渔村发展新篇

 “时隔23年再来,很是欣慰、很有感慨,东山岛发生了巨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回响在澳角村的每一处角落。20241015日,总书记来到澳角村考察澳角湾海域环境和村容村貌,详细了解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交易情况,对澳角村的发展变化深感欣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践队一行来到澳角渔港码头,这里汽笛悠扬,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徐徐靠港。近年来,澳角村围绕“一条鱼、一片海、一条街”,做强现代渔业,做精滨海旅游,做大电子商务,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形成“下海能打鱼、上岸能写诗”的渔家文化。

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要像澳角村一样,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海”的文章。新时代新征程,农村有着无限可能,只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就能走出一条光明的发展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挥优势,做好‘海’的文章。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这让实践队员们对乡村发展充满信心,也明确了助力乡村振兴应从挖掘特色产业、发展多元经济入手。


02谷文昌纪念馆:传承不朽精神丰碑

实践队来到谷文昌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来到这里,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迹,听取当地传承红色基因情况介绍。队员们通过馆内的展品、图片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了谷文昌的生平事迹。谷文昌在东山县工作十多年间,带领群众与风灾、旱灾抗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生机盎然的东海绿洲

谷文昌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

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队员。渔光同行实践队全体党员在谷文昌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用誓言承诺以谷文昌为榜样,树牢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坚守初心,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03关帝文化园:感悟文化传承魅力

在关帝文化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并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实践队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奥秘。

实践队来到关帝庙考察非遗剪瓷雕。横梁上的雕刻、壁画等艺术作品,无一不展现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技艺。队员们还与非遗文创工坊工作人员学习交流,了解了关帝文化相关的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如剪纸、剪瓷雕、贝壳雕等。通过这些交流学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更是连接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实践队员们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他们将积极投身到文化传承的事业中,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04谷文昌干部学院:领悟精神砥砺前行

谷文昌干部学院所承载的谷文昌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的殷切期望,让队员们心潮澎湃。谷文昌干部学院是传承和弘扬谷文昌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无数干部汲取着精神力量,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谷文昌干部学院外景

站在门口,队员们感悟着谷文昌精神的内涵,思考着自身的成长与担当。他们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谷文昌精神为指引,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去克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队合影


此次厦门工学院“渔光同行”实践队的学“习”之路,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精神之旅。从澳角村码头到谷文昌纪念馆,从关帝文化产业园到谷文昌干部学院门口,实践队在每一处都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学习到宝贵的发展经验、崇高的精神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他们将带着这些收获,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砥砺前行。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05心得体会

吴思琴

(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员):

踏寻总书记考察东山的足迹,每一处都印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澳角村“向海而兴”的蜕变,谷文昌“治沙造林”的坚守,关帝文化“两岸同心”的传承,都在诠释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生党员要在理论学习中铸魂,在实践锻炼中扎根,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用青春担当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阮光煌

(友恭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此次学“习”之路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党员的成长离不开对时代精神的体悟与践行。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澳角码头的渔业振兴到谷文昌纪念馆的精神传承,我看到了“实干兴邦”的生动注脚。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党员们把实践中汲取的“海的韧性”“林的坚守”转化为行动力量,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勇挑重担,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彩。

赖金峰(中共党员)

这一次的学“习”之路,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实践。谷文昌纪念馆中,谷文昌同志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激励我要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在关帝文化园,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我陶醉,我也深知传承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此次实践结束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邱伟坚(中共党员)

本次“渔光同行”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和实践队成员一同踏上这条学“习”之路。身为学生党员,每一步都叩击着初心。东山谷文昌纪念馆里,那句治沙誓言让我读懂“向人民负责”的千钧分量;谷文昌干部学院的课堂上,先辈故事让“担当”二字从纸面落到肩头;澳角村渔民收网时的笑,让我看见“让群众过好”才是最实在的践行;关帝文化园的忠义仁勇间,更懂要守住精神家园、续好信念接力。这一路,是回望,更是催我向前的动力。

卢陈涛(中共预备党员)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有了更深刻理解。澳角村现代化的渔业和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展现出乡村发展的新活力。作为学生党员,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新时代党员的担当 。

黄珺琳(中共预备党员)

此次学“习”之路实践,我深受触动。在澳角码头,我看到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在谷文昌纪念馆,我领悟到为民奉献的伟大精神;在关帝文化园,我感受到传承文化的责任。未来,我定以实际行动践行所学,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来源:厦门工学院“渔光同行”实践队

审核:厦门工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