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电器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跟踪和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能在电力系统、智能自动化、电器设备等行业从事设计制造、产品研发、试验检测、系统运行、维护、调试等工作,能逐步成长为本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的电气工程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归纳如下:
培养目标1: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培养目标2: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培养目标3:了解电气工程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并遵守,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主持或参与完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电气工程项目,进而成长为电气工程师;
培养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主持或参与电气工程领域相关产品的测试、设计开发,并具有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
培养目标5:能够运用外语和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获取信息,进行技术交流,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能逐步成长为电气领域的技术精英(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知识,并能用于电气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1.2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能运用于对电气工程问题中的基础环节、元件进行数学建模并求解。
1.3能够将数学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用于推演,分析电气工程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1.4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知识和恰当选择数学模型对电气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和优化。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具备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表达与建模的能力。
2.3理解工程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并能正确表达。
2.4能够运用电气工程基本原理,分析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论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3.1掌握设计电气工程系统方案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技术,能够根据具体的工程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的需求分析。
3.2能够运专业知识设计满足电力系统特定需求的单元、系统。
3.3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毕业要求4(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和开展实验,软硬件调试和装置制作,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数据与波形,并具备综合分析利用多方信息而得出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
4.1能基于科学原理及方法,结合本专业基础知识,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基于研究目标及对象特征,对比和评估研究路线,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优化实验技术与工程方案。
4.3能正确地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严守实验规则,安全开展实验,有效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进行软硬件的调试及分析。
4.4能利用专业的计算分析工具,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及其成因,并获得整体性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现代工具):能够合理利用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图、数学建模软件、现代测试仪器、软硬件开发工具等资源,或根据需要而自行设计开发工具辅助于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并能够理解仿真、预测等抽象模拟技术的局限性。
5.1掌握基本的电路图绘制方法和设计,至少掌握一种制图软件(AutoCAD、Altium等),并能运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制作。
5.2能熟练运用文件检索工具(维普、万方、百度等)获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的最新情况。
5.3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型号、特点、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在综合型工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仪器、设备。
5.4具备使用实验设备、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问题模拟和仿真的能力,并理解其使用要求、运用范围和使用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社会):能够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本专业涉及哪些工程领域,及其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定位;能够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解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7.2能够在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中注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合理评价工程实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8.2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国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
8.3理解电气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共享信息,合作共事。
9.2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胜任团队成员和团队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力):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0.2具有阅读和准确理解专业文献(包括外文文献)以及基本的报告、设计文稿的撰写技能(包括外文文献的阅读、理解及撰写)。
10.3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运用口头、书面、报告、图表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电气工程项目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在电气设计与生产中考虑经济成本,并表现出一定的管理能力。
11.2能运用工程管理原理进行比较和优化电气工程设计方案和实施流程。
11.3能够在多学科、跨职能环境中合理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意识;具备持续学习、适应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12.1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2.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制、学位与修业年限
1.学制:4 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修业年限:4-6 年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td width="94"
valign="top" style="padding: 0px; border-left: 1px solid rgb(0, 0, 0); border-right: 1px solid rgb(0, 0, 0); border-top: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rgb(0, 0, 0);">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工程知识 | √ | √ | |||
问题分析 | √ | ||||
解决方案 | √ | √ | √ | ||
问题研究 | √ | √ | √ | ||
现代工具 | √ | √ | |||
工程社会 | √ | √ | |||
环境保护 | √ | √ | |||
职业规范 | √ | ||||
个人团队 | √ | ||||
沟通能力 | √ | √ | √ | ||
项目管理 | √ | ||||
终身学习 | √ | √ |
五、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
相关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六、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方向课、电器制造方向课、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方向课。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课程设置
八、指导性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