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信息 >> 正文
校园健康守护指南--之基孔雅热全面防护篇
创建日期:2025-10-14 08:19:30   浏览次数:10

宿舍窗边聚会的花蚊子,可能正威胁着你的新学期生活——认识基孔肯雅热,是校园健康生活的必修课。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一种由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今年暑期,随着全国旅行和户外活动增多,多地疾控部门已发布预防提醒。


基孔雅热潜伏期通常为1-12天,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烧(>39℃)、严重关节疼痛(尤其手腕和脚踝)、皮肤红疹及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作为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掌握科学防护方法尤为重要。


一、校园日常防护措施
1. 穿衣防护科学化
在清晨和傍晚蚊虫活跃时段(约5:00-8:00和16:00-20:00),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避免深色衣物吸引蚊虫。户外实验课或运动时,可选择透气速干面料,既防蚊又减少出汗不适。

2. 驱蚊产品只能使用
在裸露皮肤涂抹含30%避蚊胺(DEET)、驱蚊酯或15%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每4小时喷洒一次。背包中常备便携式驱蚊喷雾。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时,可及时补喷。

3. 风险区域识别规避
减少在校园积水区、草丛、垃圾回收站附近逗留。社团活动尽量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在潮湿树荫下长时间聚集。

二、宿舍防蚊管理方案


1. 物理屏障建设  
无论高层或底层宿舍,强烈建议睡觉使用蚊帐(建议选择孔径<1mm的密织帐)。配合电蚊拍或灭蚊灯使用,保持门窗紧闭或安装完整纱窗。空调房也需定期检查缝隙,防止蚊虫潜入。

2. 环境清理关键点
每周执行“无积水行动”:及时清倒花盆底盘、水杯、脸盆积水,饮水机接水盘常被忽略却易滋生蚊虫。保持桌面整洁,避免堆放杂物形成阴暗潮湿环境,垃圾不过夜是防蚊基本准则。

三、旅行与特殊场景防护


暑假调研、志愿服务或国际交流期间需特别注意:
出行前查询目的地蚊媒疾病疫情(可通过国际疫情监测网或当地疾控官网),慎重前往东南亚等流行区;住宿选择优先考虑有纱窗纱门的房间,睡前使用电蚊香液加强防护;野外实习时,在丛林、水边等高风险区域,将裤脚扎入袜子,领口喷洒驱蚊剂,形成全面防护圈。

四、应急处置流程
一旦出现突发高烧、关节剧痛或皮疹:
1. 前往校医院就诊并说明可能的蚊虫叮咬史,必要时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就诊;
2. 在确诊前严格避免再次被叮咬(使用蚊帐+驱蚊剂),防止病毒二次传播;确诊后及时上报辅导员及校医院。
3. 发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多喝水休息,如果持续高热39°以上且超过5天,需再次到校医院就诊。

五、校园协同防蚊行动
预防核心:不让蚊子有可乘之机——从个人防护到集体行动;
宿舍共建:与室友制定“每周二积水清理日”,共同检查阳台、卫生间易积水点;
资讯关注:及时查看学校发布的防蚊灭蚊通知,配合校园统一消杀安排。
特别提醒:从疫区旅行返程后,即使无症状也需警惕观察2周,潜伏期最长可达12天。实习或旅游归校后出现任何疑似症状,请务必前往校医院就诊。

每一次清积水、每一顶蚊帐、每一份互助提醒,都是对青春健康的主动守护。让我们做自己的健康主理人携手行动,让校园生活远离“蚊”扰,全力奔赴属于我们的精彩大学篇章!


友情链接

{标题}

联系我们

资产模块: 6363217

基建模块: 6363207

采购模块: 6667505

商业与食堂管理模块: 6379385

综合事务与房管模块: 6667721

校医院: 6100122

厦门工学院后勤与资产处

电 话:(+86)0592-6379385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图书馆2楼

邮 编:3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