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后勤与资产处 >> 医疗信息 >> 正文
传染性疾病
创建日期:2023/10/1 15:53:53   浏览次数:3054
传染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最常见的如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脑、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特点:
传染性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每种传染病都有比较固定的传染期,在这个期间病人会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传染他人。
有免疫性
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免疫力。
可以预防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比如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病毒,猩红热的病原体是溶血性链球菌。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蠕虫。
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病因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等分泌物中,经飞沫传播。本病极易传播,可引起局部地区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
症状
⑴发病大多数突然,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⑵先有畏寒,继以高烧,可达39-40℃同时有头痛,全身酸痛和软弱无力。
⑶胃肠道症状:恶心、腹泻等。
⑷重症者,一开始病情严重,表现明显高热、神志不清,颈强直,抽搐等;有些老年人、病弱者一开始发病就严重。
防治
⑴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较重者可用复方阿斯匹林,克感敏等药物或加用物理降温。
⑵较严重者,必须输液,应用抗菌素治疗。
⑶中药治疗: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每天2-4次,每次一包冲服。
⑷流行期减少集体活动;发现病人及早隔离和治疗;注意室内通风;提倡在分共场所戴口罩。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病因
脊髓灰质炎患者大多是小儿,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人大便中有大量病毒,常由于接触病人的大便或污染的用具而传染。在生病最初5天内,也可由呼吸道分泌物传染。由于病毒侵犯不同部位的神经组织,病儿可发生同部位瘫痪。
症状
潜伏期约为5?/FONT>14天,症状轻重不一。多数小儿不发生症状,或仅有1?/FONT>2天的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而不发生瘫痪。一部分病儿于热退后1?/FONT>6天,再次发热,称“双峰热”,病儿多汗、全身不适、呕吐、周身肌肉疼痛。患儿不愿抬头,不愿让人抱,或坐不稳,患儿神志大多不清醒。在发热第3?/FONT>4天,病儿手足软绵无力,不会动弹,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软瘫较多见,可为单侧或双侧,不对称。
防治
⑴急性期患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卧床休息。
⑵病情稳定时,及时进行针灸推拿治疗。
⑶隔离病员,自发病日起隔离期间食具及排泄物进行消毒。夏天有脊髓灰质炎发病时,有发热、上感症状的患者不宜去游泳池。接触者,接触后3天内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
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唾液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此病传染性很强。
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14-21天。病人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疼痛。2?/FONT>3天后,另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腮腺也肿痛。
腮腺高度肿胀时,可有发烧、食欲不好、全身不适,有时头痛、呕吐剧烈,且有嗜睡,甚至严重者有抽搐等神志改变。
注意全并症: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睾丸肿痛。
治疗方法
⑴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⑵腮腺肿痛严重时,可局部冷敷或中草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等)。
⑶如患者有脑膜炎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预防 最好的预防是隔离病人,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
猩 红 热
病因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隐藏于病人的咽部,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症状
(1)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草梅知之称。
(3)皮疹出现在高热1-2日之后,首先从耳根及上胸部开始,数小时后蔓延至胸、背、上肢,24小时左右至下肢。
典型皮疹是在全身皮肤潮红的基础上布满针尖大小点状红疹,压之退色。
防治
(1)接触病人者可口服磺胺药物及肌肉注射青霉素(可注射一周)。
(2)如发生化脓性并发症时,必须大量青霉素点、局部化脓可作切开引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病因
是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一种。脑膜炎双菌存于病人的鼻咽部、血液、脑脊髓液、皮肤出血点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当病人或带菌者咳嗽时,通过含有病菌的飞沫传染他人。
症状
(1)潜伏期约1-10天,起病很急,有时在发病前几小时或1-2天内。
(2)有乏力、咽痛和头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高热达39度以上。
(3)脑膜刺激症状:高热后头痛,反复的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颈部强直。
(4)皮肤粘膜有散在的淤点(出血点),有些病人口唇可发生疱疹。
(5)暴发型病人:除有高烧、精神极度萎靡外,皮肤迅速遍布淤点或大片淤点或大片淤斑,很快便四肢发冷,唇指青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多于24小时内死亡。
防治
(1)在流行季节(冬春两季2-3月份),遇有高烧、头痛、呕吐、皮肤有小出血点的人,应考虑本病,应立即去医院注射(主要磺胺类药物)。
(2)在流行委节,尽力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另外应讲究卫生、勤晒被褥衣服,开窗通风及早预防接种。
(3)吃大蒜有良好预防作用。
伤 寒
病因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细菌从传染源的大小便中排出,通过水以及被水、手、苍蝇等污染的食品由口进入人体。
症状
本病潜伏期平均7-14天,起病多数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至一周可达39-41度,并有畏寒、头痛、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
(2)从第二周期开始,高执热持续不退,一般持续10-14天左右,此时病情加重,可出现神态迟钝、表情淡漠、听觉减退,重者可有说胡话抓空症状(为无意识举动)或昏睡。
(3)脉搏增快,但和体温升高不成比例,称相对缓慢,是本病的特点之一。约三分之二病人有脾肿大,有三分之一病人肝肿大,三分之一病人出现皮疹(为玫瑰色疹)。
(4)如病人不及时治疗(饮食和照顾不好)在病程第2-4周时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开发症。
防治
(1)对伤寒病人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病人卧床休息到完全恢复为止。注意饮食、高热时予以米汤、藕粉、豆浆等流质饮食。
(2)高热病人可用物理降温,便秘不可用泻药,宜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预防:
1、隔离病人应彻底,对病人粪便、便器、饮食用具、痰杯。衣服、被褥等都应消毒。
2、对保育员、炊事员每年应做大便培养3次,如找到伤寒杆菌,就是带菌者,应调动工作。
3、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应注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等良好卫生习惯。
4、应预防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 。
细菌性痢疾
病因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
症状
(1)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痛,有排便感又排不出)和脓血便等。
(2)病菌侵入人体后一般在1-3天出现全身症状,随后腹泻,开始大便为糊状或水样大便,次数每天多到几十次,量很少,常为浓血。
(3)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起病甚急,发展极快(称为中毒性菌痢)。主要症状:病人突发高热(40度或更高)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有反复惊厥,神志昏迷,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休克)等,病人死亡很快,应立即抢救治疗。
防治方法
(1)治疗方法:1、急性菌痢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喝水、饮水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牛奶不宜多喝,以免增加腹胀。2、病人有呕吐不能进食或失水、高热时,要静脉点滴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液或加用氯霉素(一般立即住院治疗)。3、针炙治疗可改善症状,消灭细菌等。
(2)预防:一定注意在夏季不食腐烂或污染食物,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彻底消灭苍蝇。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毒素污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
多数致病菌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常伴有发热,少数致病菌产生毒素导致肌肉瘫痪为主的中枢经系统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种类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当人们吃了未经烧熟的动物内脏、肉、蛋,或吃了被这些动物大小便污染的食物,就会发生食物中毒。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2)嗜盐菌食物中毒: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鱼、蟹、海蜇等海产品中,以及用盐腌制的肉、咸蛋、咸菜中。人吃了被嗜盐菌污染的食物,即可发病。出现胃肠炎、剧烈腹痛、典型的洗肉水样粪便症状,也可表现为水样便或脓血便。
(3)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此类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的粪便和鱼、蟹、肉类等食物中,进食污染食品发病后可表现胃肠炎或全身皮肤潮红、头痛、荨麻疹等症状。
(4)蜡样芽胞杆菌: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土中,在米饭中30度左右生长良好。进食隔夜米饭(泡饭)而发病,表现为胃肠炎,病程甚短。
(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由于进食葡萄球菌肠毒素所污染的肉、牛奶、剩饭等食物引起。发病急骤,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病程较短,一般6-8小时内症状即可消失。
(6)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杆菌主要在土壤中滋生,也存在于家畜肠道内。在制备罐头食品、腊肠、火腿、发酵食品等时,食品可在缺氧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人吃了即可中毒,症状表现:软弱无力、头晕、视力模糊、复视、眼皮下垂、吞咽困难、失音、呼吸困难等。
防治
(1)应重视熟食品的消毒。食品应彻底加热后再吃。
(2)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和不洁瓜果。
(3)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生食与熟食应分开切)。
(4)罐头有膨出现象或其色、香、味有改变时应丢弃不吃。
治疗方法:一旦出现食物中毒,应根据病情,呕泻严重者应住院抢救。
流行性出血热
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传染源主要是老鼠,通过老鼠的唾液、尿等污染的尘埃而得病。流行季节是 10月至次年1月。这种病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较大,病死率也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缩短治疗病程,降低死亡率。
本病的个体反应和病理生理改变不同,临床症状也有差异。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长达60天,1 个月左右发病较为多见。
症状
患者常具备典型的三大特征:即发热、出血现象和肾脏损伤。五期病程: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非典型及轻型病人症状多不典型,五期过程多不明显。重型病人症状严重,五期中的前三期可相重叠出现。来势凶猛,后果严重。
"三早"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减轻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早期诊断是关键。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些病人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非常相似,都有头昏、全身不适以及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而被误诊误治。本病的早期临床症状,除一般"上感"症状外,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发冷、发热等,"三痛"、"三红"是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重要症状之一。"三痛"即头痛、眼窝痛和腰痛。不少病人还有全身酸痛或关节痛。"三红"即面部及上胸部皮肤潮红,眼球结膜充血、发红、咽部粘膜充血、发红。由于面、颈及上胸部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双眼球结合膜充血,反应迟钝,形似醉酒神态,故称"醉酒样外貌"。一般病人2-3天皮肤即可出现血点,主要分布在两侧腋下。腋前后和上臂内侧皮肤,出血点数量、大小和形状,差别很大,小则似针头,大则淤斑状。有的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血尿,一般在病后2-3天,尿量逐渐减少,主要是肾脏功能障碍所致。
诊断
诊断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依据是流行病学资料、早期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而后确诊。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要贯彻疑诊从宽、确诊从严的原则。在非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季节,也应注意鉴别诊断,防止误诊和漏诊,延误病情。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在流行季节,对可疑病人,特别是类似感冒病人,平素身体健康,很少发病的青壮年患者,尤应重视。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不随意给予发汗解热药物,如APC、阿斯匹林,以免掩盖病情。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如B1、C、B6、路丁等,频饮热茶、糖盐水,补充水分。随病程进展应就地就近进行检查和必要的化验,避免远途求医,加重病性。目前,治疗出血热一般都采用对症治病和免疫治疗,没有突破性效果。
预防
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主要是灭鼠。目前,已通过病毒分离证实,黑线姬鼠、褐琢鼠、大琢鼠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这种病全年各月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每年4-7月、10月-次年1 月是流行高峰,尤其以冬季严重。因此,高峰前进行灭鼠防鼠,发动群众、土洋结合、利用药物、器械等灭鼠是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要避免与鼠类接触,更不要手接触或玩弄鼠类,加强个人防护,减少感染机会。流行性出现血热疫苗也已研究成功,但末大量生产应用。对于流行性出血热,只要措施得当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肠道传染病
防治须知
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放散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进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病毒引进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几种肠道传染病的症状鉴别
由于引进肠道传染病的病菌不同,其发病的症状也不一样。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般症状有发烧腹痛,腹泻,大便带浓血,一天十几次,拉肚子时总有一种拉不完的感觉,里急后重。还有一种中毒性菌疾,儿童易患,症状为突然发病,发高烧,有时腹泻,严重者还没来得及出腹泻就已昏迷,抽风,应及时抢救治疗。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进的。病初起时,病人觉得浑身无力,厌食,特别不愿吃油腻的东西,常感恶心、腹泻,右上腹痛,有的患者还出现发烧,眼球发黄,小便也黄得似浓茶,若眼球皮肤发黄的叫“黄胆型肝炎”,症状如上述,但皮肤、眼球不发黄,为“无黄胆型肝炎”。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患者开始感觉疲倦、无力,不思饮食,常有肚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接着就发高烧,约二周左右才逐渐退烧。发病的第二周,病人身上还会出现一些淡红色疹子,脾脏会肿大。病重者还可能有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说胡话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要同时具备多种条件,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被破坏,传染病就不能流行。预防时要做到:
一及早发现传染源
对病人和疑似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平时注意隔离、消毒、杀虫、灭鼠,要消除带菌媒介,搞好食品及环境卫生。个人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三保护易感人群
在传染病流行期对易感染的人要预防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
注射疫苗
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般不会得传染病:
⒈注意日常用品的消毒灭菌,经常保持室内及个人卫生。
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至少2次。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防尘网。
⒊打喷嚏或咳嗽应掩着口鼻。用过的纸巾应放在有盖的垃圾桶内,每天清理一次。
⒋如果自己患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最好在家休息,这样做有利于自身恢复,也避免传染他人。
联系我们

资产科: 6363217

基建科: 6363207

采购科: 6667505

商业与食堂管理科: 6379385

综合事务与房管科: 6667721

校医院: 6100122

厦门工学院后勤与资产处

电 话:(+86)0592-6379385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图书馆2楼

邮 编:361021

技术支持:厦门智小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