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后勤与资产处 >> 通知公告 >> 正文
力耘论坛(第7期)| 李德文:瞻前图远 思变求进——学校教育改革目标要实现八项转变(上篇)
创建日期:2024/2/26 17:02:23   浏览次数:674

2021316日,李德文董事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做了《瞻前图远 思变求进》的报告,重点阐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实现的八项转变。这八项转变与我们正在推动的深化教学改革前后呼应,同时是我们理解这次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从今天起,力耘论坛分两期重推李德文董事长的这一报告,希望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瞻前图远 思变求进

——学校教育改革目标要实现八项转变(上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下午好!

学校从去年下学期开始制订第三个五年规划,同时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改革。

学校在制定三五发展规划时,从上至下都有一种明显的忧患意识:学校的发展既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又有形成于自身内部的诸多欠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具有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具有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和前瞻性设计。

基于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学校对百年名校高远目标追求的强烈愿望,我们首先反思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要实现8个方面的根本转变和改革的目标:

一、将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变为以能力为本的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发展时期,高等教育也从高度精英化阶段发展到了大众化阶段,并正在走向普及化,社会对于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紧迫。根据《福布斯》的统计与分析,2020年雇主最看重人才的十种能力:一是人格魅力;二是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领导组织设计能力;四是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五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六是创新创造能力;七是情商;八是沟通谈判合作能力;九是专业技术能力;十是精细化做事执行力。从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快改革转型,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三五元年,学校组织开展了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社会和雇主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作为培养目标,以OBE理念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将统一在问题的解决上,这样的教学都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目前学校正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我认为还存在几个误区:

(一)是把人才培养单纯理解为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课时以专业教育为主;

(二)是根据雇主对人才能力十项要求,除专业能力培养以外,其他九项能力课程设计不多、重视不够,其他能力同样需要课程设计,需要学习和训练,需要结合到专业教育之中。每个专业的老师也要会教。目前看这方面课程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安排。

(三)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很少,没有注重发挥信息化教学带来便利和提升。我建议应该注重考虑。

关于学校正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新时代高校对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个关键问题的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们身处一个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的教育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转变观念?如何转型?如何升级与时代同行?

(二)现代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雇主对人才培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综合能力、创新型人才,而高效单纯的知识技术课堂灌输,能否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改革?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如慕课、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等等。把老师从知识教室课堂解放出来。而我们学校应用极少,基本还是在沿用旧教材、旧模式上课。我们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质量?让信息化技术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变化。

(四)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涉及大学功能定位和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调整,涉及大学治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或调整,涉及大学人文精神和教育文化创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明确高校教育质量主要由市场检验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而为之。方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的战略意图。

学校近几年来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11个专业品牌以及实践实训基地,有工程坊”“工程文化馆”“工科专业实训基地”“商学仿真实训基地”“创客坊”“文创坊”“金融坊观文工程五馆十园实训基地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基地等等。通过这些实践的学习与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今后学校还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实践课程当成主课,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反转成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拓展专业以外的社会职场工作能力、生活的综合交际能力、组织领导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人成才,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将灌输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型教学

学校践行新修订的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将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作为首要任务。改革的目标是把教师为主角反转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启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未知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主自发地投入学习。利用学生的群体智能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完整及系统,使学生的问题视野更开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以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新选用、编写教材,各学院、各专业要加强对教材选用的审核,除了经典教材外,要逐步停用已经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的教材,比如十年前出版的教材,更换为近几年出版的优秀教材。

(二)杜绝就教材讲教材,教材的出版和审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前沿的东西无法体现,特别是我们理工科专业更是如此。

(三)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采用网上慕课课程学习方式,老师要列出相关要点,提供阅读背景相关资料,采用课程列表让学生网络自学,这样学生在未上课之前基本上能有前期准备,掌握基本知识和要点及背景,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四)设计课程时,重建课程体系结构,以项目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加大综合性、实践性作业比例。要以能力培养、以批判性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老师设计的需要解决现实问题进行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评判各类问题和各自解决方式,提倡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每门课结课时要有一定成果。

(五)教师上课除相关重要知识解读和答疑,侧重于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式辩论、验证结论等思辨式的学习。每位学生都要讲出自己所学的观点和认识,老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总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方法论,训练批判性思维,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也是每一堂课质量的评判标准。

(六)教师的职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今后老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实践教学和育人工作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学校全体教师员工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学校目前信息化建设刚刚在起步、任重道远。全球化的学习模式都在创新,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热潮。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应用,国外谷歌、可汗学院,国内新浪、腾讯互联网公司都在开发各种慕课。

(一)是可以寻找与这些公司开展合作,让他们为我们的课程量身定做;

(二)是购买现成的课程、课件学习;

(三)是特别课程设计,由学校组织团队开发运用。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样既能释放老师花在课时的时间和精力,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应该强调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学院层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把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学院发展战略来抓,从教授委员会、教研室、学校各处室、教师员工,大家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共识,应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校、学院教学的研究的影响面广、潜在收益也大,将大大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

(二)是要确立高目标,全面规划、缓急重轻、分阶段实施,制定可操作可执行的方案,以国内领先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为参照目标。通过对标找出我们的差距,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投入使用。

(三)是组织建立一个富有经验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将规划中的内容逐一落实,确保项目的进度和成效。这个工作学校已在做,但从组织领导、策划规划、建设重点、应用范围还不够深化和健全,希望继续巩固和优化,得到普及应用。

(四)是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感悟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变革,学校特别注意对新技术的追踪和评估。要求信息化工作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保证我们工作的主动性。

三、将单向型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

在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大多数还是沿用过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水课多、课时多一本书的大学现象普遍存在,教材和教育方法陈旧、照本宣科、PPT搬到荧幕上。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教与学脱节。

教学以教知识为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包括前沿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教知识、传授知识、重术轻道,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掌握知识,重名利、轻修养。

实践教学不容乐观,学校与社会企业对接不紧密,对雇主人才能力需求一知半解,基本上是关门办学、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单一匮乏,不是主食而是甜点。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调,相互脱节,以致学生运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比较欠缺。

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是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致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是不够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爱因斯坦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在今天,很多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的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的功利主义,这就对教育改革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出发点和考核点,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多、不够深,学得不够实用、不够前沿。但是,如果我们更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关心学生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教育人的必修课。

我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和能力:

(一)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爱教育、爱学生的情怀,既能教书育人,又具有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能力。

(三)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四)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即既能在校园内交往与协调,又能在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五)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即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六)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要适应资讯、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为此,学校要十分注重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

在短时间内迅速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从学校层面到教师自身都做出不懈的努力,通过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组织大面积的教师培训,学院负责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自找门路或自学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技术。

教师自身层面,要分阶段、有计划、结合实际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认识到为教而学,为用而学,确保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用得上,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益有帮助。不断完善教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实践经验。

学校层面,要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和各个二级学院的重要工作任务,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同时为教师访学深造,提升学历以及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二)建立评判标准与激励机制

单向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最终受益于自己,也受益于学生。学校要建立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学术评判标准,制定激励政策,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新教学方式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给予鼓励和推广。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将双师型教师的相关要求列为重要的考核项目,破格提拔,从而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三)注重引进双师型教师

学校要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引进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教学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将共性化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学

学校在三五发展期间,以本为本,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系统地重新设计建设厦门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要有硬碰硬的精神和气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坚决改。努力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施差异化、个性化教学。从以下几点进行培养:

(一)学校目前有三大类学生,有考研生、就业生、专升本生。对于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在培养方案、教材、课时、培养定位、计划进度、实验实训、毕业设计上面设计不同的教学和实践方法,让学生对号入座,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顺利流畅地进行学习。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学生参加考研,对有意向并有潜力进行学术研究的三四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机会,为他们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帮助考研,把考研率提高到10%以上。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转专业。入学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多次选择转专业,学生可以根据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自主申请转专业。学校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给予支持。要真正理解有兴趣才有学习。

(三)今后逐渐改变大班教学,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注重教学质量,做到一个也不要落下,确保大家都能成功毕业。

(四)开设多层次的选修课,特别是更丰富的博雅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偏好进行选择性学习。

(五)开设新研讨课、读书会活动、辩论会。以学生讨论为主,这有利于打破学生在中学时养成的死读书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研讨课题多样化,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更多是探讨综合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六)开设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为了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一步发展,学校要创造更多的第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

(七)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帮助那些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潜力的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加入学校创客坊,认识创业过程,建立创业网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普及全校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常识。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为杰出学生脱颖而出创造环境和机会。

联系我们

资产科: 6363217

基建科: 6363207

采购科: 6667505

商业与食堂管理科: 6379385

综合事务与房管科: 6667721

校医院: 6100122

厦门工学院后勤与资产处

电 话:(+86)0592-6379385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图书馆2楼

邮 编:361021

技术支持:厦门智小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