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后勤与资产处 >> 医疗信息 >> 正文
健康科普: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防治
创建日期:2024/4/2 9:46:17   浏览次数:799

本期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另一种极易造成重症危害的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一、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和崩解,导致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及电解质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临床无症状的肌酸激酶升高及危及生命的肌酸激酶极度升高、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损伤等。10-60% 的患者可发生急性肾损伤。

 

二、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原因

通常,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由于剧烈过量运动、药物(如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毒素(受污染的小龙虾、重金属、蛇毒等)、遗传缺陷或影响肌细胞的肌病、严重细菌/病毒感染等造成的,肌细胞代谢需求增加而超过可用ATP供应。特别是涉及四肢肌肉的挤压损伤,如车祸、地震、建筑物坍塌等,血管损伤或肌肉缺血并随后再灌注,发生横纹肌溶解的风险较高。

 

三、横纹肌溶解常见的临床表现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可能从无症状到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急性肌无力、肌肉疼痛/压痛、受累肢体肿胀、尿液颜色加深,或呈茶色。

1.横纹肌溶解诱因表现:如挤压伤、高温等;

2.横纹肌溶解本身的表现:局部表现为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全身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心动过速,少尿、无尿、黑茶色尿等;

3.横纹肌溶解并发症的表现:高钾、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此外,还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相关表现。

 

四、相关实验室检查变化

1.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浓度升高,肌酸激酶值>5倍正常上限或>1000IU/L,肌酸激酶在受伤后12h内升高,在24-72h达到峰值,并在大约5天后恢复正常,具体取决于受伤程度和适当的治疗;

2.肌红蛋白升高,肌红蛋白敏感性高达100%,特异性15-88%;

3.尿常规异常,出现尿液颜色呈茶色、尿蛋白阳性、血尿等;

4.肝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

5.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钙血症等;

6.肾功能损害: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

 

五、如何防止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1.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小运动量开始,并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强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

2.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钠、钾离子;

3.忌高温高湿环境锻炼,应注意保持通风,避免高温下持续作业,一旦中暑及时降温处理;

4.服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时,不能随意增加剂量,联合用药宜谨慎。特别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更应注意;

5.避免酗酒,防止意外;

6.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的相关表现如肌肉疼痛,无力,尿液改变等时,应及时就医。

六、疑诊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后怎么办?

1.立即去除诱因:停止剧烈运动,充分休息,避免继续损伤肌肉。停服可能诱发该病的药物;

2.大量饮水,促进肌细胞内容物的排出;

3.医院就诊:积极液体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补碱治疗等;

4.出现急性肾损伤或严重电解质紊乱时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减压治疗。

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和充分治疗后,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包括受损的肾功能可恢复。对于有基础病患者,如遗传代谢性肌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联系我们

资产科: 6363217

基建科: 6363207

采购科: 6667505

商业与食堂管理科: 6379385

综合事务与房管科: 6667721

校医院: 6100122

厦门工学院后勤与资产处

电 话:(+86)0592-6379385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图书馆2楼

邮 编:361021

技术支持:厦门智小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