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后勤与资产处 >> 通知公告 >> 正文
我们的大学时光 | 汇“小爱”成大爱,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创建日期:2025/4/2 14:45:55   浏览次数:290
汇“小爱”成大爱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陈井镇,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与其他乡镇没有太大区别的地方,国道213线从这里穿境而过;而位于永靖县陈井镇的华为希望小学,因为厦门工学院“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到来,比往日增添了更多向上的青春活力和丰富的教学乐趣。
厦门工学院积极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号召,并于2019年5月成立“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对口帮扶甘肃省永靖县陈井镇华为希望小学。每年组队前,实践队都会经过多轮面试及培训,队员在16人左右。曾带领过实践队的老师说:“我带过很多学生实践队伍,‘小爱’实践队的人数是最少的,但也是走得最远的,是心最齐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团队里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
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或许是很多人对国家西部山区的最初印象,但概念描述与具身体验之间却存在着需要个体亲身实践才能弥合的间隔。正如实践队的一名队员提到:“听别人形容当地GDP低,条件比较艰苦,可只有到当地后才能知道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对区域发展的模糊感知、对遥远西部的真切好奇、对志愿活动的跃跃欲试……从厦门出发,经过三十多个小时“Z”字头绿皮火车的翻山越岭,“小爱”实践队来到了对口帮扶的甘肃省永靖县陈井镇华为希望小学,开启了又一次支教之旅。
“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达到甘肃
充足的行前准备不仅给抵达后的“破冰”运动会增加了极大的趣味,更为整个支教过程融入了丰富、新颖又温暖的教学元素。相比于传统课程体系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等学科类课程,集中于教学日下午开展的实践类和拓展类课程更受小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合唱、手工、素描、排球、吉他、啦啦操、手绘风筝、传统舞龙、心理健康……这些当地小学生以往很少了解,也鲜有机会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常常是还没有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的身影就早早出现在了教学场地。经过实践队全体成员的精心准备,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与知识变为适合教学的课程,被一一带到孩子们的面前,成为他们进入新世界的一把把神奇“钥匙”。
为幼小的心灵“播种”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在班级老师的引导下,一年级“小花朵班”的学生们响亮、整齐地合唱着《萱草花》。这次一年级的班主任是我校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郑晨韵,她面带笑容,温柔地给笔者介绍说:“‘高高的青山’代表我们支教的学校处于西部山区,‘萱草花’意指孩子们像一朵朵小花,他们在这里开放,这是一首契合班级孩子们形象的歌曲。”“小花朵班”则是一年级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想出很多名字,再经过集体投票后选出的班级“昵称”。
童真可爱的孩子们
实践队队员们谈到,对于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而言,他们认为知识输出并不是首要目的。拿学科类的地理课程来说,支教队员不在于要求学生们记住多少个地方,也不局限于课本教学,而是通过自然地理视频、纪录片等方式,让他们“开眼看世界”,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多辽阔,知道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这样一步步拓展孩子们的认知。
去年暑期,实践队完成了26门课程、总计420课时的精心授课。对于当地的孩子们来说,这或许只是他们漫漫人生中短暂的一瞬,但队员们把握机会,希望通过开展实践类和艺术拓展类的课程,尽可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足够幸运的话,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好奇和探索的种子。”实践队队员之一,来自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李明如是说。

 

对于“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来说,支教并不是单向的志愿服务行动,而是与当地孩子之间双向的情感流动。他们既运用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帮助山区的孩子们看到广阔的天地,接触新鲜的事物,获得新奇的体验;同时,他们也在给予和奉献的过程中,被孩童的淳朴与纯真深深打动。师生间的情感流动让他们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真切又珍贵。
正在绘画的孩子们
相对于志愿服务时长之类来自外界的评价指标,队员们更看重内心自发的意愿:有人受学长学姐的影响,心怀“教师梦”,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为乡村教育出一份力;有人受家庭熏陶,得到父母的有力支持,渴望将自己的特长与技能付诸实践,助力孩子们成长,体验可贵的师生之情;有人希望在对外奉献的同时,不断成长,锻炼自己在陌生地方生活的能力……
怀有这些初衷的队员们,在支教过程中频频感知暖心时刻。在传统舞龙课上,一名五年级学生在舞龙珠的过程中不小心绊倒,看上去很疼,即便他们的任课老师——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黄航彤安慰说感到痛的话可以停下来休息,这位同学还是因为接触到了新鲜事物以及对老师的喜爱而坚持练习;在支教进入尾声的文艺汇演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一个班上最调皮的孩子撑着一把很大的伞,用着童稚的声音叫道“老师(我给你)撑伞”,看着被奋力举起的伞还不能完全够到自己,班主任郑晨韵感动得热泪盈眶。听队员们娓娓道来,这样令他们动容的情景还有很多。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除了开展教学活动,墙绘项目、去学生家中家访、进行往年帮扶学生的回访等都是“小爱”实践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关注当地教育发展,参与当地的乡村振兴,积极为乡村文化发展作贡献的具体见证。
在前期调研中,实践队发现镇上有破损的墙面,它们看上去既不美观,也缺乏活力;另外,有一些地方的农田翻新成了广场,于是出现了大面积的广场空墙,墙绘的想法便自然诞生。测量墙面、确定比例、粗画轮廓、细致描边、多次上色……他们利用专业技能,将乡村文化元素和正能量价值观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幅幅诸如“百合花茎”(百合花是当地的特色植物之一)“黄洮交汇”(黄河与洮河的交汇)“爱国主义教育”等特色鲜明的墙绘作品。数百平方米的墙绘作品既美化了乡村环境,也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为乡村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氛围。
此外,“小爱”实践队把对10名特定的学生的家访活动分两天进行,确保每一位队员都能参与其中。他们一家家地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环境,并将在行前募捐活动中筹集到的社会善款发放到有需要的家庭中,通过每人500元的“手牵手”助学金传递温暖与希望。同时,队伍在对往年帮扶对象进行回访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国家的大力资助,当地的发展越来越好,需要帮扶的对象也在逐年减少,居民们的房屋坚固、水电设施完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这些让人心生感慨。
国家的发展与我们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实践队成员深谙此道,他们在身体力行中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付出时间、精力与青春的汗水。
汇报展演合照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成立至今,“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多次到永靖县陈井镇华为希望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去年,“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荣获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典型省级优秀团队。
“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他们各有特长又团结协作。团队的同学和指导老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家的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附:“小爱”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名单
第一届成员名单(2019年):安飞、蔡婉冰、陈敏芬、方璩伟、韩斌、贺睿闻、李芸、潘碧茹、孙晨峪、唐玉、温想想、杨瑞锟、尤子轩、张鑫宇、张一凡
第二届成员名单(2022年):陈冠豪、李莫然、李青卓、李心怡、李永川、林晖、林燕姿、武曦、杨昕炜、杨子琪、尤兰兰、于帅、赵文华、赵宇豪
第三届成员名单(2023年):陈美婷、陈诗怡、傅雅婷、黄燕燕、李明、李小丫、李永川、林锦怡、刘宙松、马丞谷、王丽颖、吴越晨、谢乾坤、徐飒、闫兆辉、杨佳馨、于帅
第四届成员名单(2024年):黄航彤、黄浩煊、李明、吕婉莹、瞿文祺、魏欣、徐金华、徐飒、叶凯欣、余丹、詹茜、詹志豪、郑晨韵、郑文聪、钟鹭、曾子坤


 
联系我们

资产科: 6363217

基建科: 6363207

采购科: 6667505

商业与食堂管理科: 6379385

综合事务与房管科: 6667721

校医院: 6100122

厦门工学院后勤与资产处

电 话:(+86)0592-6379385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图书馆2楼

邮 编:361021

技术支持:厦门智小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