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2025年7月6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厦门工学院“微光炬火”实践队重返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尚寨村尚寨小学,开展为期13天的支教活动。继2024年在此播撒教育种子后,实践队今年将以“红色+非遗+艺术”为核,共同续写乡村教育帮扶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02-红韵润心,薪火相传
思政拂过春风;朗诵扬起声浪;墙绘凝满赤诚。这些红色印记织就出独特脉络,不仅为乡村教育添彩,更为乡村发展提质。
1、思政课:行致远方
本次思政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为核心,通过“长征精神拍卖会”、党史知识问答等方式展开,为乡村孩子打开了解党史的窗口,让爱国情怀在心中萌芽,激励他们以奋斗姿态奔向未来。
2、朗诵课:声叩红心
本次朗诵课,实践队员自主创作了融合爱国情怀与乡村特色的诗歌《红星照我去远航》。课程以增强自我认同为核心,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展开,让孩子们在激昂的诵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与家乡的美好,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3、墙绘:画映初心
本次三下乡,实践队员挥动画笔,把党的奋斗历程、初心使命绘成6幅墙绘印在乡村墙面上,这些色彩斑斓的画作既为乡村添彩,更让党的精神悄悄种进村民心里,成了独特的精神风景。
-03-指尖凝华,匠心永续
武术舒展筋骨;舞狮腾跃身姿;书法挥洒笔墨;蜡染晕染蓝白;艾草皂揉进匠心。这些非遗印记织就独特脉络,是传承路上闪耀的星,亦是非遗在孩子们心间悄然生长的模样。
1、武术课:拳承武魂
本次武术课,孩子们跟随实践队员操练八极拳 。出拳刚劲有力,踢腿利落干脆,一招一式间,矫健身手渐成。拳脚起落里,不仅强了筋骨,更学会了守护自身的本领 。
2、舞狮课:狮韵承欢
本次舞狮课,主要教授基本的狮头摆动、步伐配合,孩子们跟着鼓点腾挪跳跃,不仅活动了筋骨、锻炼了协调性,更在热闹的操练中,渐渐体会到传统文化里的精气神与团队协作的力量。
3、书法课:墨韵传薪
本次书法课,孩子们从握笔学起,在宣纸上练习楷书的起笔收锋。蘸墨挥毫间,不仅沉淀了心性,更在一笔一划中,触摸到汉字承载的文化根脉与方正风骨。
4、蜡染课:蓝靛传艺
本次蜡染课,孩子们用油画棒勾绘纹理,蘸取染料,晕染出清亮的蓝色。笔触游走、蓝彩漫延间,感受传统工艺里的匠心与风情。
5、艾草手工皂课:皂融艾韵
本次艾草手工皂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锻炼了实践能力,于材料搭配间学会思考与创造,更在接触自然材料的过程里,体悟到自然造物的质朴之美与实用价值,拉近了和自然的距离 。
-04-指尖生花,艺韵流芳
合唱扬起歌声;舞蹈蹁跹身影;粘土捏塑巧思;纸张翻转灵思。这些艺术印记串起闪亮轨迹,在与孩子们共筑的艺术天地里,正化作破土的嫩芽,向着天光生长。
1、合唱课:声融和韵
本次合唱课,孩子们合唱《紫荆花盛开》,歌声里满是朝气与热忱。在旋律起伏、和声交织中,不仅锻炼了节奏感与协作力,更在熟悉的曲调里,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情感与共同的期盼。
2、舞蹈课:舞韵传情
本次舞蹈课,孩子们跟学《青春就这young》,身影轻快、舞姿动感。在明快节拍、默契配合中,不仅锻炼了肢体协调性与舞台表现力,更在跃动的舞步里,释放着少年的蓬勃朝气,感受着青春该有的热烈模样。
3、粘土课:指尖塑梦
本次粘土课,孩子们捏塑各式造型,指尖翻飞间勾勒轮廓,掌心揉搓中绽放创意。色彩交融、搭配生趣里,炼就巧手与想象,更在亲手塑造中收获创造的力量与乐趣。
4、折纸课:纸韵生花
本次折纸课,孩子们折出千般形态,指尖翻转间折出棱角,纸张翻飞中叠出巧思。步骤拆解、创意变形里,练就细致与耐心,更在亲手折成的作品中收获创造的喜悦与成就感。
-05-拓界启智,实践铸魂
安全教育播撒警醒;素拓铺展挑战;趣味运动会跃动活力;科学实验点亮好奇;文武 “IP”凝聚精神。这些拓展印记织就斑斓轨迹,在与孩子们共筑的课外天地里,正化作展翅的雏鹰,向着远方翱翔。
1、安全教育课:识险护安
本次安全教育课,孩子们学习各类防护知识,情景模拟中掌握技巧,互动问答中认知。在案例分析、要点牢记间,增强了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更在点滴学习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2、素质拓展课:砺能笃行
本次素质拓展课,孩子们参与多样团队游戏,协作挑战中凝聚力量,竞争比拼中激发潜能。任务完成、默契培养间,提升了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更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成长的勇气与智慧。
3、趣味运动会:乐动青春
本次趣味运动会,孩子们投身各项趣味项目,奔跑跳跃中释放活力,协作配合里增进情谊。游戏角逐、欢笑传递间,锻炼了体能与反应能力,更在畅快比拼中收获运动的快乐与团结的力量。
4、科学实验课:动手启智
本次科学实验课,孩子们动手操作各类小实验,观察现象中探寻奥秘,动手尝试里解锁原理。试剂混合、现象呈现间,培养了观察能力与探究精神,更在奇妙变化中点燃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5、文武“IP”:文庙寻踪
尚寨孔庙之行,队员凝视古柏、触摸碑刻,感知 “文” 的底蕴;瞻仰圣像、品读典籍,体悟 “文” 的内涵。与文脉对话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将 “文以载道” 内化于心,为后续实践添文化底气。
6、文武“IP”:武迹探源
本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员参观尚寨村武状元大刀,听吴锡章公勇武护乡的故事,触摸古旗杆座纹路,感先贤精神。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体悟先贤勇武与奉献,愈发明白,先贤精神是青春扎根基层的动力,为实践筑牢信仰之基 。
-07-总结
我们携微光而来,将点点光亮播撒在乡村教育的原野,让知识的嫩芽在孩子们眼底绽出细碎的亮,终成燎原的炬火;这片土地与澄澈眼眸以热忱回应,让每一份付出生长出沉甸甸的感动,也让我们的微光愈发明亮。这场相遇是星光与泥土的相拥,是微光成炬的约定,三下乡的故事暂歇,那些在彼此生命里留下的印记,早已成了心尖上永不褪色的暖。
图片 | 厦门工学院“微光炬火”实践队
编辑 | 林翔宇
审核 | 何伟鑫 黄美扬 刘柏涛
终审 | 林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