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新闻资讯
位置: 厦门工学院 >首页  新闻资讯

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展2025-2026第一学期第五周教研活动

作者:李晓瑾 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06 1:01:43 浏览次数:10

2025928日,工程管理教研室于厚德 110 教室开展 “磨课活动(五)—— 教学反思与互评” 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教师磨课分享与 “四真三化” 培训后高阶教学实践探讨,商翔、王玉芳、刘瓒三位老师依次进行磨课内容展示,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与交流互评。​

“四真三化” 培训后高阶教学研讨环节,老师们结合三位老师的磨课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高阶教学需以 “真项目、真场景、真问题、真应用” 为依托,推动教学内容 “情境化、模块化、实战化”。针对商翔老师的课程,建议进一步引入企业真实进度管控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对于王玉芳老师的实操课程,提出可联合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真实项目模型,让学生在 “真场景” 中完成构件创建,同时通过 “以赛促学” 推动教学成果转化;针对刘瓒老师的设计课程,建议对接本地博物馆改造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设计任务的部分环节,强化 “真应用” 导向。​

此次活动通过教学反思与互评,不仅为三位老师的课程优化提供了方向,更推动全体教师对 “四真三化” 背景下的高阶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为后续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930日下午,建筑教研室召开磨课研讨会,围绕《建筑力学(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建筑设计(三)》及《中国建筑史》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集中研讨了各课程团队在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上的创新,如《建筑力学(一)》采用项目式与翻转课堂以化解概念抽象难题;《计算机辅助设计(二)》推行“工作流案例文件”教学法提升建模效率;《建筑设计(三)》构建“三阶段六环节”模式培养学生高阶能力;《中国建筑史》则通过情景模拟与跨学科融合深化文化理解。整体上,各课程均体现出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改革趋势。 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重点:系统化落地教学方法并推动评价体系多元化。针对学生能力差异,将推广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并策划学科竞赛以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各课程将共建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库,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与职业认同。本次研讨凝聚了共识,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930日下午,风景园林教研室召开磨课研讨会,本次教研室围绕《园林与景观设计一》《园林植物学》两门核心课程开展磨课活动,各课程授课教师依次展示教学片段,全体教师参与评议,形成针对性改进方案。《园林与景观设计一》授课教师聚焦 “场地设计” 后期成果汇报点评模块,通过学生分组汇报海报,学生互评,教师逐一点评修改过程,教师教学片段讲授后教师团队提出两点优化建议:可融入 10 分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各组设计或其他问题。《园林植物学》教师以 “常见园林植物识别” 为内容,结合图片展示植物特征,研讨后确定补充植物实景视频与标本观察环节,同时调整知识点顺序,先讲植物生长习性再关联应用场景,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此次磨课有效梳理了两门课程的教学痛点,通过跨课程教师的交流碰撞,明确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方向,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930日下午,工程造价教研室教研活动继续开展现场教学及磨课,工程造价教研室全体教师分别在厚德313和厚德209教室现场观摩张淑华老师和张丹老师的现场教学活动。张淑华老师的课程为《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以案例式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把课程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实践性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符,但是课堂把控能力需要打磨提高;张丹老师的课程为《工程造价管理》,课堂伊始稍显紧张,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功底开始展现,所采用案例与学生关联性强,且案例的解析层层递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互动效果非常好,学生也紧随老师的思路,课堂气氛活跃且不失严谨。本周磨课活动圆满成功。




图文:王玉芳、施鹭珊、陈梅凤、李广军

编辑:何辉龙

初审:林玉梅

终审:李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