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书单| 8本书承包你的充电计划

日期:2025-06-30点击率:10


盛夏蝉鸣,暑气正浓。与其在烈日下奔波,不如让书香浸润心灵,于文字清凉中沉淀思绪、丰盈灵魂。

两月虽短,却足以让思想拔节、让灵魂升华。当夏热渐退,那些书页间的思考,终将成为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印记。这个暑假,让我们以书为舟,以梦为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01

《在机器的边界思考》


图片

作者:许煜著

索书号:B1/36

馆藏地:社会科学阅览室一

推荐理由:这本书由当代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许煜撰写,汇集了他过去十年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从哲学、技术和艺术三个维度,探讨了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重新审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书中提出的“宇宙技术”概念,打破了传统哲学与技术思维的界限,尤其对海德格尔、西蒙东等哲学家的再思考,为我们理解技术时代的人类生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不仅适合对技术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希望了解AI时代哲学与艺术边界如何被重新定义的读者。


02

《县乡的孩子们》

图片




作者:杨华,雷望红等著

索书号:G527/3

馆藏地:社会科学阅览室一

推荐理由:本书是杨华和雷望红对县域教育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通过细致的调研,展现了县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城乡教育质量不均衡的现状。书中详细分析了乡村教育的完备性、学校规模以及城乡教育质量差异,揭示了县乡孩子教育困境的根源。作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呈现了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促使我们“向下看”,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县乡教育现状,同时也引发我们对政策制定的反思,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03

《黄河与中华文明》

图片




作者:葛剑雄著

索书号:K928.42/11

馆藏地:社会科学阅览室二

推荐理由:本书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融合了考古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详细剖析了黄河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精神。书中不仅追溯了黄河流域从远古人类到现代社会的文明演变,还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展示了黄河如何成为中华文明的“根”与“魂”。通过这部著作,读者不仅能感受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磅礴气势,还能深刻体会到它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深远影响。



04

《离家的国宝》

图片




作者:陈文平,安夙著

索书号:K870.4/35

馆藏地:社会科学阅览室二

推荐理由:本书通过108件海外流失文物的故事,围绕10个重大历史事件,如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流失和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流散,讲述了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悲壮历史。书中不仅呈现了文物的艺术价值,更深刻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的伤痛与文化之殇。这本书适合对历史、文物和文化保护感兴趣的读者,能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珍贵。



05

《中国的现代化》

图片




作者:李怀印著

索书号:K250.7/28

馆藏地:社会科学阅览室二

推荐理由:本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详细探讨了其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和光明前景。作者结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多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数据翔实,图文并茂,适合希望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读者。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是理解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读物。



06

《数学之美

图片




作者:吴军著

索书号:TP301.6/42=3

馆藏地:自然科学阅览室二

推荐理由:吴军的《数学之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书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如余弦定理在新闻分类中的应用、欧拉图论与谷歌PageRank算法的关系,展示了数学如何从看似复杂的公式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实用工具。这本书打破了人们对数学的恐惧,让读者感受到数学的美丽与魅力,尤其适合对数学和科技感兴趣的读者。



07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图片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等著

索书号:TP18/702

馆藏地:恒阅书架/自然科学阅览室二

推荐理由:本书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从工作方式到隐私保护,再到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作者挑战了传统认知,提醒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革命时,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与定位。这本书适合对未来科技发展和人类命运的读者,能引发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08

《命若朝霜》

图片




作者:柯岚著

索书号:I207.411/257

馆藏地:社会科学阅览室二

推荐理由:柯岚的《命若朝霜》从法律、社会和女性地位的角度重新解读了《红楼梦》。书中通过对十二位女性角色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清代法律如何塑造了女性的低下地位,以及她们在困境中的反抗与挣扎。这本书不仅是对经典文学的全新解读,也是对清代社会法律和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适合对文学、法律和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