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项目成果 >> 正文
创响青春 | “心莲心”团队专访:非遗砖雕遇见心理疗愈,这场青春创新正在治愈世界
创建日期:2025/07/03 11:13:46   浏览次数:10

创,是心田播下的奇想之种

响,是破土时撼动大地的回音

在厦门工学院的沃土上,跃动着一群怀揣激情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们以无畏为犁铧,深耕时代的原野,让思维与梦想的藤蔓触碰未来的天光。

“创响青春”专栏,为这些青春的播种者而立。记录他们从灵光乍现到方案打磨的执着,见证他们在教室、实验室、赛场里挥洒的汗水与智慧。无论是挑灯夜战的策划修改,还是路演台上自信的阐述,抑或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协作,都是旅程中最动人的音符。

让我们走近这些年轻的团队,聆听他们用创新创业行动谱写滚烫的青春乐章。


青春力量的多元碰撞

“心灵之旅,砖属于你”

01

Part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着挑战。然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用创新的思维将两者巧妙结合,打造出“以砖雕赋能心理疗愈”的独特项目。 

“我们是‘砖’属于你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心理学、汉语言、网络与新媒体、财务分析、产品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专业。”团队成员介绍道。这样一支跨学科的队伍,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个专业的成员都为团队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技能。

团队口号是“心灵之旅,砖属于你”,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理念。他们希望通过砖雕这一非遗技艺,为人们开启一段独特的心灵之旅,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治愈方式。

谈及团队的组建故事,成员们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我们的指导老师是我们的心理老师,在课上谈到如何帮助弱势群体时,两位非遗传承人王中甲和陈灵玲产生了共鸣,萌生了用砖雕和心理疗愈相结合的想法。”他们与老师沟通后,决定将这个创意付诸实践,为了实现帮助更多人的愿景,他们不断集结各专业人才,逐渐壮大了团队。

跨学科合作的过程中,趣事也不少。心理学专业的成员在设计砖雕心理疗愈方案时,提出了很多专业理论,但在向网络与新媒体和产品设计专业的队友阐述时,由于专业术语太多,对方听得一头雾水,还开玩笑说“感觉自己在听一门新外语”。这样的小碰撞,不仅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差距,更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让团队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为项目共同努力。

社会问题的创新解法

“以砖雕赋能心理疗愈”

02

Part

 “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项目,就是‘以砖雕赋能心理疗愈’。”团队成员笑着揭秘道。这个创意的触发,源于他们对社会痛点的敏锐观察。当看到越来越多人被心理问题所困扰,却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有效的帮助,团队中两位侨派砖雕非遗传承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首创的“砖雕技艺实践+艺术心理治疗+研学文化沉浸体验”三位一体的模式,就是项目的治愈密码。这样一来,社会心理疗愈有了新的途径,非遗传承也有了新的活力。

好的项目就像吸铁石,总能调动起各方资源。“我们的项目地点由政府提供,通过研学活动展开。”团队成员自豪地介绍,“同时,我们利用研学的资金帮助弱势群体及推动乡村振兴,不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还能通过产品创造经济效益。”项目显著的长期推广价值,为团队注入了更强的信心。

未来,他们计划开发更多的砖雕心理疗愈产品和周边,申请相关专利和知识产权,打造品牌IP,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非遗文化商店进行销售,实现项目的产业化发展。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个项目,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就是这支团队朴实美好又热情洋溢的青春愿望。

参赛旅途的携手前行

“在那一刻,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

03

Part

 在备赛过程中,“心莲心”项目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历史悠久的砖雕艺术与现代心理疗愈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砖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缺乏与心理疗愈直接关联的现成研究,我们找不到可参考的成熟理论体系,只能从零开始摸索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团队成员回顾道,“比如,究竟什么样的砖雕图案和主题能够精准对应不同的心理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攻克此难关,团队采取了“双线作战”的研究策略。一方面,广泛研读艺术治疗、心理学、非遗保护等领域的文献,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寻求跨学科专家支持。团队特别邀请心理学教授蔡丽煌老师及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闽南砖雕新工艺发明人胡文贤等资深专家进行研讨,逐步构建起独特的“砖雕心理疗愈”理论框架雏形。

项目推进中最令团队振奋的时刻,是理论构想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并产生积极社会反响。“经过反复打磨,我们带着体验方案走进了社区活动中心,原本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活动现场的热烈反响远超预期。”团队成员们观察到体验者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的笑容与情绪释放,切实感受到艺术疗愈的力量,项目设计的有效性与社会价值得到证明,也让所有努力获得了最具说服力的回报。

是队友,更是关键时刻与你并肩前行的战友,团队力量在重要关头尤为凸显。校赛开始前一晚,团队精心准备的演示视频突发技术故障,画面卡顿、音频不同步,对项目成果展示构成严峻挑战。“视频是对项目成果最直观的呈现,承载着我们无数心血。”面对突发状况,团队负责人迅速站出来排查编码和剪辑问题,并尝试多种修复方案。团队成员则高效分工协作,提供资料思路、备份整理项目素材、保障后勤,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应急能力。最终,赛事展示顺利进行。“在那一刻,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项目的成功也离不开“师生共创”的有力支撑。团队第一指导教师蔡丽煌在项目的心理疗愈措施设计、理论科学性及实践方向把控上,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专业指导,显著提升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优越的教学资源也是项目的坚实后盾。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数据库为团队查阅艺术治疗、非遗传承等前沿学术论文提供了极大便利;校内非遗馆更是重要的实践研究基地。此外,学校举办的跨学科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为团队带来了新的思路。例如,在一次专家讲座启发下,团队优化了砖雕图案设计,使其在保留传统美学精髓的同时,更契合现代审美与心理疗愈场景的功能需求。

广阔未来的多维展望

“期望项目能产生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力”

04

Part

赛事圆满落幕之际,“心莲心”项目已着手制定清晰的下一步发展路径,致力于从多维度深化项目实践。

短期计划是产品与服务精细化。团队将充分吸纳大赛期间专家评议及用户反馈,对现有砖雕心理疗愈体验方案进行系统性优化。重点举措包括:依据不同年龄层、职业群体的心理特质,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主题模块。例如,开发面向儿童的趣味卡通砖雕疗愈工具包,为职场人群制作减压冥想主题砖雕体验课程。同时,团队将提升红砖材料质感,并优化工具包的便携性与用户体验。

而谈及未来,团队锚定了三大核心领域。

1.文化传承与创新:团队希望项目成为连接古老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桥梁。通过砖雕与心理疗愈的创新融合,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砖雕艺术的独特魅力,领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吸引新生力量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行列,为砖雕艺术注入持久生命力。

2.心理健康促进:团队致力于将砖雕疗愈塑造成一种广受认可且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目标是为不同社会群体在快节奏、高压环境下,提供通过亲手创作获得内心平静、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新途径。团队计划与更多医疗机构、心理健康组织建立深度合作,推动砖雕疗愈成为现有心理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

3.综合社会价值:项目旨在撬动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心理健康议题的双重关注。“一方面,为非遗文化传承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就业机会,助力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营造更加包容、关爱的社会氛围。”团队成员这样回答。他们的最终愿景是让“砖雕赋能心理疗愈”超越项目本身,升华为一种倡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理念,辐射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砖”属于你团队的故事,是一群年轻人以热忱实践谱写的创新歌谣。他们成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技艺,与现代心理疗愈理念进行深度创新融合,不仅为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活化注入了强劲动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显著提升,深刻体悟了协同协作的价值,并赢得了社会的积极认可。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砖”属于你团队定能赓续奋斗,矢志前行,将“以砖雕赋能心理疗愈”的初心推向更广阔的实践舞台。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由青春力量发起的创新之旅,能够在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新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华。

来源:“心莲心”项目团队


#优秀双创团队故事投稿征集中#

诚邀创新力量,共绘时代答卷!创意无限的青年创新创业团队看过来!想让你的超棒项目被更多人看见吗?“创响青春”专栏就是你的专属舞台。无论是用科技改变生活,还是用文化温暖人心,我们都超想听!快来投稿,秀出团队的高光时刻和超燃故事!

投稿方式: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投稿方式。

END

地 址 丨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厦门工学院诚毅大厦224室(东)
电 话 丨 0592-6093782
邮 箱 丨 xmgxyckf@163.com
备 案 丨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3502110200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