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项目成果 >> 正文
创响青春|“视觉智冻”团队专访:思维碰撞凝聚集体智慧,共书创新实践精彩篇章
创建日期:2025/07/09 9:14:25   浏览次数:10

创,是心田播下的奇想之种

响,是破土时撼动大地的回音

在厦门工学院的沃土上,跃动着一群怀揣激情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们以无畏为犁铧,深耕时代的原野,让思维与梦想的藤蔓触碰未来的天光。

“创响青春”专栏,为这些青春的播种者而立。记录他们从灵光乍现到方案打磨的执着,见证他们在教室、实验室、赛场里挥洒的汗水与智慧。无论是挑灯夜战的策划修改,还是路演台上自信的阐述,抑或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协作,都是旅程中最动人的音符。

让我们走近这些年轻的团队,聆听他们用创新创业行动谱写滚烫的青春乐章。


01

跨学科碰撞出的创新火花

视觉智冻团队的破界之路

当商学院的战略思维遇上工科生的技术基因,一场关于创新的化学反应正在厦门工学院悄然发生。

“我们是‘视觉智冻’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商学院、机信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所学专业涵盖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团队成员在做自我介绍时说道。这样一支横跨多个专业和学院的队伍,在项目初期就展现出了独特的协作优势。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团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这种跨学科的组合也促使每位成员不断突破自身的专业局限,学习并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而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团队内部的知识互补与思维碰撞,为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学无止境,团结认真”并非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更深刻地彰显了他们独特的精神内核。商学院的成员专注研究技术原理,工科成员则熟练分析市场数据,双方在专业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成长。在撰写策划书时,技术参数与商业模型之间的壁垒在通宵达旦的讨论中逐渐瓦解。

通过跨专业的知识融合,团队打破了单一学科的思维定式。正如他们所说:“每个齿轮的紧密咬合,才让创新机器真正运转起来。” 

02

从实验室到行业革新:

智能冻干设备如何改写冻干技术规则

前后端工序割裂是传统冻干行业长期面临的难题,如今,这群创新学子凭借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设备,有效提升了冻干环节的灵活性。“视觉智冻”团队打造的智能冻干系统,创新性地融合了视觉识别与动态调控技术。用户仅需将物料放入冻干仓,内置的高精度摄像头即可智能识别物料特性,自动匹配-35℃至48℃的精准温控曲线及20Pa的优化压强参数,真正实现了"智能识别-精准调控"的全流程自动化冻干解决方案。

相较于价格动辄高达百万的大型冻干机,他们的设备成本降低了 60%,而且操作难度从“专业技师级别”简化为“一键启动”。

在实验室测试阶段,面对因水汽干扰导致的识别误差问题,技术团队采用多光谱摄像头与红外传感器搭建融合方案,将识别准确率从 85%提升至 98.7%。针对参数调控难题,引入模糊控制算法,使设备在不同物料场景下都能实现智能应变。

这种“技术 + 场景”的双重创新,正为冻干行业描绘新的技术标准。 

03

当青年智慧对接社会需求:

视觉智冻项目的商业与社会价值双突破

“我们希望让中小企业也能够用得起优质设备。”团队成员如此说道。该项目源于直击行业痛点的初衷,使其兼具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大型冻干机的高门槛曾令中小食品加工厂望而却步,而视觉智冻的设备采用“高性价比 + 低能耗”模式,直接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30% 以上,更符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团队已规划好认证与落地路径:完成食品药品安全认证后,设备将率先覆盖中小型冻干工厂,随后进军宠物食品市场。鉴于该行业品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他们打算运用标准化的冻干技术重塑产品标杆。“从解决一个问题,到定义一个行业”,这种从技术创新到社会价值的拓展,恰恰体现了青年创业者的雄心与担当。 

04

备赛背后的热血与协作:

看一支学生团队如何攻克技术与沟通难关

备赛期间,技术研发遭遇了诸多挑战,其中视觉系统和参数调控方面的问题尤为棘手。在复杂的水汽环境下,视觉识别准确率一度降至 85%。技术团队毫不退缩,迎难而上,他们在实验室模拟雾化环境,采集干扰样本以优化模型,同时引入多光谱摄像头与红外传感器融合方案,成功将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8.7%。

此外,面对跨专业团队的信息沟通障碍,团队成员们凭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主动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内容协作,顺利突破了沟通瓶颈,确保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期末周中,策划团队挑灯夜战至凌晨。在寂静的世界里,唯有微弱灯光相伴。他们将此作为独特的背景音,于静谧中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策划书,精心打磨其商业逻辑的精准性。

跨专业协作也曾面临沟通壁垒——工科生提到的“PID控制”让商科生困惑不解,而商科生提出的“ROI指标”也让技术成员一时难以理解。为此,团队通过流程图阐释技术逻辑,借助案例分析解读商业模式,最终使策划书中的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完美结合。当策划书顺利完成时,所有的辛劳与压力都转化为强烈的成就感,充分展现了团队的向心力与奋斗精神。

团队成员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位指导老师的鼎力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学院的黄玮蔚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团队提供了细致的商业模式设计指导,通过多次会议激发成员热情,并亲自为策划书撰写把关;人工智能学院的郭洪威老师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促成校企合作,为技术团队争取到关键发展机遇,同时提供前沿技术指导;机信学院院长高丽贞老师则以丰富的学术积淀,为核心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诸位老师的全方位助力,成为项目稳步前行的核心推动力。

05

从赛场到产业蓝图:

视觉智冻的短期攻坚与长期价值布局

在谈及团队的未来规划时,团队成员们自豪地表示,大赛的终点,仅仅是商业落地的起点。团队已然绘制出清晰的作战蓝图:在短期内,他们计划吸纳法律与食品行业的专家,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与此同时,视觉识别系统将持续升级功能,未来,该设备将能够精准识别物料的实时新鲜度与营养成分含量。

从中长期规划来看,团队将重点聚焦于知识产权与品牌建设:两项核心专利(视觉识别 + 模糊控制算法)正在筹备申请,宠物食品冻干设备的行业标准调研工作也已启动。 

“我们并不想成为一次性的‘赛场黑马’。”负责人龙雯沛指着实验室里的设备原型说道,“从校园创新迈向产业应用,必须跨越‘死亡谷’,但我们有十足的信心让这台机器,切实满足时代的需求。”当年轻的智慧与务实的规划相互碰撞,这支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大学生的双创故事,并非仅局限于赛场的奖杯,更在于让技术扎根现实土壤,让创新之光映照产业发展。 

从跨学科协作打破思维界限,到运用智能设备改写行业规则,再到从赛场迈向产业前沿,“视觉智冻”团队的故事,堪称当代大学生呈上的一份创新答卷。

这份答卷之中,有熬夜调试的坚毅执着,有跨界融合的卓越智慧,更有让技术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当未来的某一日,他们的设备在生产线上隆隆作响,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那便是这份答卷最为动人的回应。

青春的价值,正是在此般奋进中彰显。希望“视觉智冻”团队以创新为笔,在冻干行业书写属于青年的答案,使校园中的探索实践,切实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发展的持久动能。


#优秀双创团队故事投稿征集中#


诚邀创新力量,共绘时代答卷!创意无限的青年创新创业团队看过来!想让你的超棒项目被更多人看见吗?“创响青春”专栏就是你的专属舞台。无论是用科技改变生活,还是用文化温暖人心,我们都超想听!快来投稿,秀出团队的高光时刻和超燃故事!

投稿方式: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投稿方式。

END 


地 址 丨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厦门工学院诚毅大厦224室(东)
电 话 丨 0592-6093782
邮 箱 丨 xmgxyckf@163.com
备 案 丨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3502110200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