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项目成果 >> 正文
创响青春|“汉鱼梦”团队专访:以青春之力,绘就汉江渔业新图景
创建日期:2025/07/31 10:07:50   浏览次数:10

创,是心田播下的奇想之种

响,是破土时撼动大地的回音

在厦门工学院的沃土上,跃动着一群怀揣激情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们以无畏为犁铧,深耕时代的原野,让思维与梦想的藤蔓触碰未来的天光。

“创响青春”专栏,为这些青春的播种者而立。记录他们从灵光乍现到方案打磨的执着,见证他们在教室、实验室、赛场里挥洒的汗水与智慧。无论是挑灯夜战的策划修改,还是路演台上自信的阐述,抑或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协作,都是旅程中最动人的音符。

让我们走近这些年轻的团队,聆听他们用创新创业行动谱写滚烫的青春乐章。


01

因渔而生,跨学科筑梦:

“汉鱼梦”团队的成长脉络 

“汉鱼梦”团队的诞生,源于一份对渔业的深厚情怀与责任担当。团队由8名核心成员组成,分别来自厦门工学院投资学、国际贸易、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自动化等多个专业,形成了一支跨学科、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队伍。  

团队的组建,始于负责人辛思成的家族记忆。作为三代渔业传承者,他亲历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下渔民的转业困境,也见证了家族从传统捕捞到科学生态养殖的转型历程。这份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促使他联合不同专业的同学,共同踏上这条护水兴业之路。 

跨学科的合作不断碰撞出创新火花。投资学专业的成员以严谨的数据分析构建商业模式,自动化专业的伙伴专注研发智能养殖设备,市场营销的团队则深入市场调研,探索最优销售渠道。多元思维的交融,让“汉鱼梦”团队在解决问题时总能找到新视角,也让“生态修复汉江命脉,科技激活养殖效能,全产业链串联渔民新生,描绘汉江‘鱼’梦未来”的团队理念更加清晰而坚定。 

02

从困境到破局:

“汉鱼梦” 书写渔业创新方程式 

“汉鱼梦”项目是一项以创新思维破解行业困境的突破性实践。项目立足水库生态养殖,通过“生态+科技+全产业链”的创新模式,有效应对长江禁渔后渔民转产就业与淡水鱼市场供给不足的双重挑战。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使数万传统渔民面临职业转型的困境,同时也造成了淡水鱼市场供给缺口。团队依托队长辛思成家族三代人深耕汉江渔业的独特传承——从“靠水吃水”的传统捕捞,转型为“以水养水”的生态养殖,敏锐捕捉到水库生态养殖的时代风口,将渔业智慧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他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研发方面上,团队自主研发的汉鱼梦科学养殖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水质和鱼苗投放量,让渔民告别了盲目养殖的传统模式。系统配备的多项智能化专利装置均体现了创新价值:防逃栏鱼电网能拆分更换受损部分,大大降低维护成本;水库生态养殖诱捕装置用诱饵灯与弹力环结构提高捕捞效率;悬浮式脉冲拦鱼装置可调节长度,适应不同水域。这些创新,每一处都透着对渔业生产场景和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

在商业模式上,“汉鱼梦”团队构建了“鱼苗培育+活水养殖+技术捕捞+自产自销”的全产业链体系。上游专注鱼苗培育和设备研发,中游定向供应川渝市场,下游创立“三辛鱼庄”开展渔民培训,形成“产销训”三位一体化的闭环生态,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价值链贯通。该项目创新性地对传统投饲养殖模式进行了改造,通过科学调控水体生态系统,利用浮游生物实现水体自净,开创了绿色可持续的新型养殖范式;同时区别于单一养殖企业,实现了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运营的全链条覆盖,并积极吸纳失业渔民,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03

护水兴业:

从“靠水吃水”到“生态守护者”的蜕变

“汉鱼梦”不仅是一个创业项目,更是一场融合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的深刻变革,使传统渔业实现了从传统“靠水吃水”到现代“护水兴业”的华丽转身。

在社会效益层面,截至2024年,项目已带动超70人就业,让汉中市磨子桥镇等地区的失业渔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在经济价值层面,项目预计2025年可实现20万斤优质淡水鱼的稳定供应,将有效缓解汉江流域优质水产品的市场供需矛盾。更具示范意义的是,在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创新性地运用鲢鱼滤食性特性构建生态净化系统,使洋县党和水库等水域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成功探索出“以渔抑藻,以水养鱼”的绿色发展路径,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渔业经济的协同推进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当地渔民的切身感受最具说服力,他们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说道:“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候。”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汉鱼梦”项目带来的全方位改变——水质改善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生态鱼品牌效应显著,吸引了武汉客商专程批量采购,更重要的是渔民们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养殖技术,可以持续创造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致富的根本转变。根据红寺坝水库试点数据显示,经过系统培训的渔民,人均年收入较培训前提升超30%,团队“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民生实践中真正得以实现。

04

院校协同赋能:

“汉鱼梦”的孵化成长密码 

“汉鱼梦”项目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厦门工学院师生共创的沃土。柯晶莹教授与卫群副教授的指导,为项目注入了关键动力。

作为商学院执行院长,柯晶莹教授凭借在经济贸易领域的深厚积淀,主导优化了项目的商业模式,将单一的水库养殖升级为“鱼苗培育+活水养殖+技术捕捞+自产自销”的全产业链体系,同时,她还帮忙提炼出“三代渔业传承+科技赋能”的项目叙事逻辑,让项目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

卫群老师则聚焦社会价值叙事体系的构建,带领团队挖掘“三代渔业传承”的情感内核“科技助渔”的时代意义,形成了“个人命运-产业变革-国家战略”的递进式故事线。她还指导团队打磨路演PPT,把复杂的技术专利、数据报告转化成“问题-方案-成效”的清晰脉络,让项目更容易被理解和认可。

项目孵化阶段,学校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不仅开放创业孵化基地与零成本办公空间,还提供专家指导和项目辅导。一次次打磨,“汉鱼梦”从最初的生态构想,逐步蜕变为具备商业落地能力的成熟项目。

05

从汉江到世界:

书写生态渔业新未来

“汉鱼梦”团队的目光,既聚焦当下发展,更放眼全球未来。大赛结束后,他们计划以“基地扩建+技术下沉+市场深耕”为核心,把已获专利的5项设备技术授权给汉江流域10家水库养殖企业,并组建渔业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库区做培训和指导。同时,团队将与川渝地区的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等平台签订直供协议,线上通过汉鱼梦助农小程序连接渔民与消费者,线下在重庆、成都社区设生态鱼直供专柜,让生态鱼走进更多家庭。

而长远来看,“汉鱼梦”有着更宏大的愿景,团队成员表示,“我们致力于构建‘中国生态渔业的全球价值输出体系’,打造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生态渔业标杆模式。”他们希望把“生态保护-渔民就业-产业升级”的闭环体系推向全球,为世界水域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真正实现“护水兴业”的时代使命。

从汉江之畔的小小创意,到走向世界的生态渔业模式构想,“汉鱼梦”正用青春的力量,书写着属于中国生态渔业的崭新未来。

以初心为墨,绘就生态渔业新图景。从汉江的粼粼波光中启程,“汉鱼梦”的故事正书写着新的篇章。当生态养殖的涟漪荡漾至更广阔的水域,当渔民的笑容点亮库区,这个由青春浇灌的梦想,早已超越单一项目的范畴,升华为守护与创新交融、责任与传承共生的时代实践。

期许未来,“汉鱼梦”团队将继续以初心为锚、以创新为帆,在生态与产业交融的航程中破浪前行。愿汉江畔的绿色智慧,如星火般点亮千湖万河,将这方“鱼水共荣”的故事,书写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范本。让每一缕清波荡漾,都承载着绿水青山的守护之志;让每一片粼光闪烁,都映照着产业振兴的蓬勃之势。 

来源:“汉鱼梦”项目团队


#优秀双创团队故事投稿征集中#

诚邀创新力量,共绘时代答卷!创意无限的青年创新创业团队看过来!想让你的超棒项目被更多人看见吗?“创响青春”专栏就是你的专属舞台。无论是用科技改变生活,还是用文化温暖人心,我们都超想听!快来投稿,秀出团队的高光时刻和超燃故事!

投稿方式: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投稿方式。

END


阅读原文


地 址 丨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厦门工学院诚毅大厦224室(东)
电 话 丨 0592-6093782
邮 箱 丨 xmgxyckf@163.com
备 案 丨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3502110200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