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项目成果 >> 正文
创响青春 | 创客坊里的小“钢铁侠”专访
创建日期:2025/10/20 9:12:11   浏览次数:11

创,是心田播下的奇想之种

响,是破土时撼动大地的回音

在厦门工学院的沃土上,跃动着一群怀揣激情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们以无畏为犁铧,深耕时代的原野,让思维与梦想的藤蔓触碰未来的天光。

“创响青春”专栏,为这些青春的播种者而立。记录他们从灵光乍现到方案打磨的执着,见证他们在教室、实验室、赛场里挥洒的汗水与智慧。无论是挑灯夜战的策划修改,还是路演台上自信的阐述,抑或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协作,都是旅程中最动人的音符。

让我们走近这些年轻的团队,聆听他们用创新创业行动谱写滚烫的青春乐章。


专访:武子懿 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3级电子信息工程(右一)

Part 01.

缘起与热爱——

         “是什么让你开始了创造?”

阶段成果

问:你一共制作了多少类型的机器人。你自己是怎么定义他们的?是你的玩具,是研究项目,还是别的什么?

答:目前为止,我一共创作了四款机器人,AI语言交互式的、仿生式的、履带式的、还有专用式的,开发难度不像是一个玩具,那是一种执着。

初心追溯

问:这种对机器人的热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某个特定的瞬间点燃了你的兴趣吗?

答:小学,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炫酷的机器人和机械臂,感觉是我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度,从那时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

【第一个“孩子”】

问:你还记得你制作的第一个机器人是什么吗?当时遇到了什么最大的困难,成功让它动起来的那一刻是什么感觉?

答:六足机器人是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款机器人,当时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结构和运动犯法,由于我不是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实现对运动算法这块运算特别困难,但是当下是AI时代,有了AI我可以更快地学习,更低成本地做出机器人的算法,几次做的一款机器人不亚于自己的孩子,他动起来的那一刻,仿佛之前做的一切都值得。

六足探测救援机器人

写字下棋机器人

六足探测救援机器人

(原型机)

履带式探测救援机器人(原型机)

Ai小智交互

四足机器人(原型机)

Part02.

过程与挑战——

         “荣耀背后的汗水”

项目揭晓

问:制作难度最高的是哪个,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从概念到实物,这个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答:难的是六足机器人,因为它的结构比较复杂,也不像传统那样是轮式直驱,如此复杂的六个腿的空间运动算法,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有了指导老师,AI和队友的帮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技能树

问:制作这些机器人需要机械、电子、编程、3D建模等多学科知识。你是如何自学掌握这些技能的?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或资源可以推荐给学弟学妹吗?

答:整合现有的资源,然后再去网上结合AI进行快速的实现和学习,首先需要掌握,会定制印刷电路板会使用单片机,会使用rtos轻量化操作系统,有了AI可以事半功倍,先把底层交给AI写,然后自己学会了再去反推AI的逻辑,可以达到一个快速学习的目的。

支持系统

问: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支持?你最想感谢谁?

答:学校提供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同时指导老师非常支持我, 我的父母也很支持我,并没有因为我要买一些昂贵的芯片而拒绝或因为做不出什么成绩而暂停我从事这项活动。


著作权

登记证书


获奖证书


专业证书

Part03.

思考与未来——

         “机器人之外的视野”

应用展望

问:你认为你研究的这些机器人技术,未来可以应用在哪些实际领域?

答:机器人技术要是用来代替人类高危作业和一些不方便部署的活动,最尖端的如月球上的勘探车,然后就是我做的六足机器人,用于地震探测被掩埋的应用场景。

个人规划

问:这些出色的项目经历,对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或升学方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更坚定地走机器人研发这条路,还是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回答:如今,就业形势严峻,专精已然不是一个更好的出路,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多文化的青年复合型人才,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同学说

问:对于学校里很多有想法但不敢动手的同学,你有什么建议?你会鼓励他们从什么地方开始?

答:有所顾虑,无非就是资金不够,还有做不出来东西的一种忧虑,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过程充满了破防与无奈,既然想,那就去做,就算没有成功,也有经验,切勿眼高手低,想做一款无人能及的像树宇机器人那样的机器狗,大疆那样的无人机,要一步登天,那是不可取的,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来,再慢慢学习与积累,先从单片机的gp IO中断,然后到轻量操作系统的部署,然后到ros2机器人操作系统的使用。

荣誉证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优秀双创团队故事投稿征集中#

诚邀创新力量,共绘时代答卷!创意无限的青年创新创业团队看过来!想让你的超棒项目被更多人看见吗?“创响青春”专栏就是你的专属舞台。无论是用科技改变生活,还是用文化温暖人心,我们都超想听!快来投稿,秀出团队的高光时刻和超燃故事!

投稿方式: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投稿方式。

END

编辑:杨乐鑫

一审:阮华铠

二审:黄思容、林思彤

指导老师:陈伟坚

终审:汤伟明

阅读原文


地 址 丨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厦门工学院诚毅大厦224室(东)
电 话 丨 0592-6093782
邮 箱 丨 xmgxyckf@163.com
备 案 丨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3502110200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