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平潭新征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始终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踏上这片热土,亲自为平潭擘画“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蓝图。他强调,“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平潭努力深化两岸融合,积极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7月5日,厦工“思小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怀揣对时代使命的热忱,追寻总书记的足迹,开启为期六天的“解码闽台融合密码,书写青春实践答卷”主题实践活动。以青年脚步丈量平潭实践成果,用青年视角探寻两岸发展大局。
全体成员进行了行前交流分享,同学们介绍了平潭文旅产业资料和闽台合作相关政策,平潭本地队员们也分享了近几年家乡的变化,提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大家各抒己见,讨论气氛浓烈,带队老师们作出点评和总结,并说明了后续行程计划。理论指引实践,提前对地区有调研了解,促使实践更着实有效。
一、以贝为媒,体悟两岸情感联结
平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坐拥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别具一格的贝雕文化正是人与海洋交融共生的鲜活见证。7月6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平潭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研学,沉浸式领略平潭贝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步入展馆,琳琅满目的贝雕作品映入眼帘,每一件展品都凝结着海洋生态的自然之美。随后,讲解员聚焦平潭贝雕文化的历史脉络与艺术价值展开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955年,平潭实验小学林国钦老师开创性地以“贝壳堆画”为载体,创作以宝岛台湾为主题的艺术作品。6月11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手持平潭小朋友参与制作的贝雕作品《宝岛台湾》亮相,体现了“小手牵两岸、‘贝’加显真情”的寓意,生动诠释了两岸同胞心手相连、祈盼团圆的共同心愿。
实践队队员韩婧妍表示,原本只在书本中读到的两岸渊源,此刻通过一枚枚贝雕变得触手可及。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以贝为媒的不仅是艺术传承,更是跨越海峡的血脉羁绊,这份联结早已融入文化基因,成为两岸同胞心照不宣的情感密码。
二、闽台创业携手行,青春力量铸新篇
7月6日下午,实践队在平潭“台湾创业园”感受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魅力。创业园工作人员从产业视角出发,阐述了当前入驻企业的数量规模及就业带动情况,同时围绕政策扶持体系,解读了多项惠企政策,结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展现了创业园作为两岸创新创业热土的独特优势。
走进园区的平潭沙雕艺术馆,讲解员魏老师带领大家开启非遗文化探索之旅,了解平潭沙雕画的艺术渊源与创作特色。作为第六批非遗项目,沙雕传承传统线描工艺,利用当地海沙资源,将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化为立体画卷,让同学们领略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到两岸创业的融合实践,平潭在传承与发展中展现多元活力。实践队在园区咖啡厅对台湾创业者代表进行专题访谈。围绕创业契机、政策支持、入驻体验等方面,创业者分享了在台湾创业园的发展历程与切身体会,园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和优质的创业环境为台胞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与坚实保障,充分体现了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成效。
期间,同学还来到了澳前台湾小镇。澳前台湾小镇位于平潭自贸区澳前片区,凭地缘与政策成为闽台经贸名片,是多元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漫步在整齐有序的商铺之间,各类台湾特色的商品不仅展现了闽台两岸经济贸易的交融共生,也映射出台湾同胞在平潭发展、创业的活力与信心。
实践队以脚步丈量平潭发展脉搏,在贝雕非遗中触摸海洋文化根脉,于台湾创业园区感知政策赋能。通过与台湾创业者的对话,切实感受到平潭作为闽台融合窗口的战略价值。青年学子们将以贝雕文化和闽台融创为起点,继续探寻岚岛丰厚的文化韵味与时代发展脉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