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以“伤疤,终会成铠甲”为题,报道了我校2024届毕业生李介普在军营中坚守初心、勇毅前行的成长故事。
他,从厦门工学院校园走出的热血青年,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造、融通运用”的成长轨迹,将母校“明志、博学、修身、力行”的校训精神烙印融入军魂,在军营中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用“坚韧”二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从校园到军营:初心与传承的接力
李介普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开朗自信的他,在我校求学期间就积极展现自我。大学期间,他加入我校大学生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参加校内外各类演讲比赛,校园的舞台上处处都有他自信昂扬的身影。入伍后,他迅速适应节奏,凭借刻苦训练登上训练龙虎榜,在班长的影响下,积极追求上进,在军旅路上稳步前行。这份对目标的执着,正是厦工“明志”精神的延续,明确了方向,便一往无前。
挫折突袭:伤病背后的迷茫与微光
命运的考验猝不及防。入伍不满一年,李介普在训练中遭遇左脚踝韧带断裂,手术、康复、可能掉队的担忧,瞬间在他的追梦路蒙上阴影。“明年还能提干吗?”“会不会连留队都难?” 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此时,班长的出现成为照亮困境的光。从手术前的探望、“韧”字手写书签的鼓励,到分享自身相似的伤病经历——同样的部位、同样的迷茫,以及最终通过康复训练重返巅峰的故事,班长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伤病不是终点,而是军人的‘军功章’”。
这份来自战友的温暖与力量,让李介普读懂了 “韧” 的深意:不是软弱的退缩,而是意志力的持久坚守。
以“韧”为甲:伤疤里生长力量
班长腿上三道银白色的“X”形疤痕,成了李介普的精神象征。他明白,军人的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挫折与伤痛恰是淬炼意志的烈火。正如班长所说:“瘸了腿又不是好不了,照样还得往前跑!”
如今,李介普正积极康复,韧带在愈合,追梦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从厦工校园里的勤奋学子,到军营中直面伤痛的战士,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韧”,是在跌倒后依然选择站立,让伤疤成为最坚硬的铠甲。
榜样的力量:校训与军魂的共鸣
心灵的蜕变升华,不仅见证了李介普的个人成长,更是厦工精神与军魂的共鸣。“修身”是在挫折中锤炼品格,“力行”是在困境中坚持前行。他让母校看到:从校园走出的青年,能将学到的知识与锤炼的品格化作家国担当,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属于厦工的骄傲。
从校园到军营,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李介普骨子里的坚韧与拼搏。他用行动诠释着厦工学子“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精神,也用“韧”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热血军旅传奇。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带着这份坚韧,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为母校争光!
“人民武警”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NgffzLtqRwTS3CBMgHN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