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同行”人物专访篇⑥——吴学武:廿载养鲍凝专技,杂交新苗领新潮

发布者:韦凯时发布时间:2025-07-31浏览次数:1235

“渔光同行”人物专访篇⑥——吴学武:廿载养鲍凝专技,杂交新苗领新潮

为记录新时代渔村带头人将个人追求融入乡村发展的奋斗历程,厦门工学院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渔光同行”实践队推出人物专访系列栏目。近日,实践队走进福建省东山县澳角村,专访当地鲍鱼养殖场主吴学武,探寻这位有着二十余年经验的养殖户在“耕海牧渔”路上的坚守与突破,为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实干创业提供深刻启示。

吴学武的养鲍之路,是基层从业者以技术谋发展、以坚守求生存的生动写照。二十多年前,他从“水产多面手”转型专注鲍鱼养殖,从最初贷款起步的“新手”,到如今凭借杂交育种技术实现“长势猛、成活率高”的养殖突破,见证了东山鲍鱼产业从传统经验型向科技赋能型的转变。他不断迭代养殖品种,从九孔鲍到黑鲍、黄金鲍、杂色鲍,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杂交育种技术,攻克了传统育苗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的难题,用实践诠释了“技术武装、智慧突围、坚守扎根”的基层奋斗精神。二十余年的坚守,始终伴随着成本与市场的双重考验。吴学武坦言,养殖过程中“钱”的压力从未间断:电费高峰期月支出超3万元,工人年薪十余万,饲料成本年达几十万,“年销售额不足百万便会亏损”。同时,市场变化更具挑战——随着养殖户增多,部分从业者“重数量轻质量”,导致鲍鱼市场价从每斤八九十元跌至二十余元。即便如此,他仍坚持以品质为本,每日清晨洗池、喂料,耐心等待鲍鱼生长,在“自己说了算”的踏实中坚守初心,展现了基层创业者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与智慧。

谈及对青年的寄语,吴学武以养鲍喻人生:“读书就像给鲍鱼选好苗,苗正了,后面才长得顺;做事要像守着鲍鱼质量一样,本事扎实了,不怕没客户。”他结合自身经历叮嘱青年,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有“慢慢来”的耐心——遇到难题如调节水温、更换饲料般积极应对,更要将“质量”刻在心上,方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吴学武的奋斗故事,是无数基层养殖户在“做好‘海’的文章”路上的缩影,生动诠释了“强村有我”的担当。厦门工学院将持续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从基层奋斗者身上汲取“凝专技、领新潮”的力量,在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涵养坚守初心、勇于创新的品格,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