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文明之音,共建文明校园|厦门工学院校情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02浏览次数:17


图片

厦门工学院创建第三届省级文明校园

应知应会知识手册

图片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两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争创省级文明校园,厦门工学院创建第四届省级文明校园应知应会知识手册,以此增加同学们对文明校园的了解,树立良好校园风气。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手册内容——厦门工学院校情知识。


图片
图片

01

历史沿革

厦门工学院坐落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权资格;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福建省首批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02

校训校规

校训:明志、博学、修身、力行。

校徽:采用“鹭”、“浪花”、“工”字、盾牌的形象元素组合而成。

校歌:《同窗歌》。

校庆日:每年的4月28日。

03

办学初心

办学愿景:百年树人,百年名校。

教育理念: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人才培养模式:“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

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工学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高校。

04

“三五、四五”

发展目标

力争2024年成为福建省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3000人;202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9年争取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4000人左右,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达到2个以上。

05

学术专业

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依法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现开设本科专业33个。

06

8大校园文化节活动

3月份,举办以“爱护学生,激励学生读书上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为主题的爱生节系列活动,截止目前已举办了15届。

4月份,举办以“纪念学校创建——展示办学成果 共谋学校发展”为主题的创校节系列活动。

5月份,举办以“如春之浪漫 如夏之热烈”为主题的“春夏之声”音乐节系列活动。

6月份,举办以“告别母校 走向未来”为主题的毕业周系列活动。

9月份,举办以“弘扬卓越师德 建设教育文化”主题的尊师节系列活动,截止目前已举办了15届。

10月份,举办以“博文以化人 雅艺以成美”为主题的博雅杯年度艺术大展系列活动。

11月份,举办以“积极锻炼 奋力拼搏”为主题的体育周系列活动,学校还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马拉松标准跑道,每年举办春秋两季的“德文杯”校园马拉松比赛。

12月份,举办以“提高科技素养 训练实践能力”为主题的科技周系列活动。

07

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要求

组织学习贯彻《学生手册》《厦门工学院学生文明守则 32 项》,倡导推行“三早一晚”(早起床、早锻炼、早自习、晚自习)、“课堂三带”(带教材、笔记本、书包)、“课堂三禁”(禁玩手机、禁带早餐、禁穿拖鞋)、实行“校园三无”(无烟、无酒、无车)、抓好“五个阵地”(课堂、宿舍、考场、图书馆、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两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颁发诚信荣誉证书”)诚信教育等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

08

实施校园美化工程

“五馆”:图书馆、展览馆、工程文化馆、音乐馆、射艺馆

“十园”:至未园、卓尔园、天工园、天鹭园、百树园、同舟园、校友园、问津园、汲善园、栖仁园

“十坊”(实践创作基地):文化创意创作坊、创新创业众客坊、建筑设计创作坊、工程技术实训操作坊、智能制造与信息创作坊、工业设计创作坊、人工智能创作坊、艺术设计创作坊、数字商管创作坊、教育文化创作坊

学校根据所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建设“一园绿荫映屋宇、四季红英照楼台”的自然景观和以“五馆、十园、十坊”为代表的具有趋雅避俗和动静相生为特点的“观文”系列人文景观,达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近几年学校投入大量经费新建很多场馆,如教育博物馆、教育信息文化馆、马拉松博物馆、24小时图书馆一弘本书馆等,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熏陶和育人作用。

学校引入优质物业公司,加强校园环境常态化治理,大力开展全校性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建设无烟校园。

学校获评厦门市“花园式单位”“绿色学校”“无烟校园”“节水型高校”,被评选为“全国最美校园”,成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之一,吸引60余部影视剧组来校取景拍摄。

09

教学成绩

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成绩。2019年至今,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10项、教学改革项目48项,教师教学竞赛获奖11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4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等。学校现有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164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柔性制造装备集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嵌入式人工智能计算及应用、先进功能材料、数字贸易等学科方向形成一定特色和优势。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高校创下新高,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