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炬火,青春助力|2025年厦门工学院赴南靖尚寨小学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四幕

时间:2025-07-11浏览:10

前言

 711日,盛夏的阳光洒满南靖尚寨小学的校园。蝉鸣声声中,支教课堂正悄然绽放独特魅力。非遗技艺在蜡染课上化作斑斓色彩,创意灵感于粘土间塑成奇妙造型,科学奥秘在实验里演变成惊喜瞬间。每一堂课都如同一把钥匙,开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新大门。此刻,让我们走进这些充满温度与趣味的课堂。

-01-蜡凝素布  染绽芳华

蜡染课上,老师以非遗故事为引,将古老蜡染技艺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从传统蜡染的蓝白诗意,到简易创作的创新表达,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实践环节,同学们握着蜡笔在纸上勾勒想象,灵动的鸟兽、绽放的繁花,是童真与传统的对话。绘画间,色彩晕染出独特纹理,每幅作品都藏着对非遗的初体验。老师轻声点题:“非遗是时光沉淀的宝藏,今天的小创作,是传承的新起点,愿你们记住这份与古老文化相遇的美好。”

-02-手捏万象  土聚灵思


粘土课成了“造梦工厂”。带着上次的技巧积累,孩子们挑战冰箱贴创作。黑板上的参考造型刚亮相,创意便如泉涌:搞怪表情包、Q版水果、心仪IP角色,在指尖渐渐成型。老师指导埋入磁铁的小诀窍,孩子们专注又认真。当一件件“天马行空”的冰箱贴诞生,粘土的柔软不再只是触感,更化作创意的翅膀。

-03-探微知著  验真寻理

 “小鸭子的白糖去哪啦?”科学课开场,童趣问题瞬间抓住注意力。老师用游戏串联知识,“溶解大作战”里,孩子们回答糖块消失问题、比拼溶解速度,笑声与思考齐飞。“加热、粉碎、搅拌” 三个关键词,在实验里变得直观生动。粉碎糖果时的认真,观察溶解时的专注,让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

结语

  蜡染课让非遗照进童真,粘土课解锁创意新可能,科学课点亮探索好奇心。支教的课堂不大,却装下知识传递与温暖陪伴;支教的意义很长,是用微光引航,带孩子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未来的支教旅程,我们仍将以知识为笔,以热爱为墨,在孩子们心中描绘更多精彩,续写这场充满希望与感动的成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