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活动——观看纪录片《到西部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场深入的讨论会。观影结束后,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感动与思考,回到各自的宿舍,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他们对影片的理解,更展现了他们对青春、理想和责任的深刻感悟。

稿件精选:青春在西部绽放

(一)
杨皓斌:
在观看完视频《到西部去》我个人收获颇丰,在视频中青年志愿服务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当中既有我的同龄人也有学弟学妹们,在他们的身上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点。同时我也感受到自我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提高,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助人同时,也是自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并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更加有耐心的与人交流。志愿服务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影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彩和精神风貌,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那些拥有志愿者精神的人和我们一起去传递志愿精神,志愿于心中,服务于行动。
(二)
陈杰:
《到西部去》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与现实关怀的影片,它讲述了一群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西部,投身于艰苦而充满希望的建设事业中。他们告别舒适的城市生活,在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奉献与奋斗的篇章。影片中,主人公们面对困难不退缩,始终坚持信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观看之后,我深受感动,也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它不仅是一部激励人心的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思考自己的责任与未来的方向,激发了我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三)
赖钰鸿:
看了《到西部去》的微电影,我的感触颇深,视频中的志愿者到离家遥远的西部进行志愿活动,满腔热血,壮志酬酬,过程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青年志愿者仍然坚持,扎根西部,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强和伟大,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向这群无私奉献、伟大的志愿者学习。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生动实践。通过这部影片,我更加理解了西部计划的意义--它既是青年成长的舞台,也是国家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
程宇: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这句话以志愿者们真实的故事为注脚,展现在眼前时,我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那些怀揣着理想与热情奔赴西部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篇章,也让我对 “奉献”“责任”“担当” 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到西部去志愿者们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青春奋斗史,是一曲激昂的奉献之歌。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愿这份精神能够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五)
蒲姿霏:
西部的自然景观是我在视频中看到的最大的惊喜。有广袤无垠的草原,从浩瀚壮丽的沙漠到神秘莫测的盐湖,每一处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视频中志愿服者们在服务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何团队协作完成任务,都使我感受深刻。西部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着自然的壮美、文明的厚重,以及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蜕变。到西部去,是一次对边界的突破与对生命的重新认知。
(六)
陈泺洁:
看完《到西部去》的微电影,我的内心瞬间被点燃。看着他们站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奉献着自已的青春和爱,我感到无比的热烈,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正在做着最伟大的事。无数个践行使命的缩影,为乡里的孩子带去了一份光与热。这段影片,我领悟到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像他们学习,帮助着每一个心怀激情与梦想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当一名志愿者的真谛。

这次《到西部去》观影活动及观后感投稿,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对影片的喜爱与认可,更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青春、理想、生活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这些文字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继续前行,在自己的生活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让理想在远方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