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鸣鹤,男,副教授,西方文明课程组专任教师。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23年晋升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委员。现为厦门工学院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讲“西方文明”等课程。长篇小说《打工外传》(外文出版社)与路遥《平凡的世界》、莫言《莫言文集》等一起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13年“图书拜年 知识贺岁”活动60本优秀图书书目,2014年再版。长篇青春励志小说《无高考,不青春》(安徽文艺出版社)获得了2017-2018年度厦门市集美区优秀作品奖励。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黄山书社出版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性散文集《诗歌里的光阴》列入2020年厦门市集美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入选合肥市第十七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推荐书目。荣获厦门工学院2021年度人物。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等。
承担课程:“西方文明”等。
主要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视觉的狂欢――语言陌生化在小说和诗歌中的一种体现 《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9期
2.“黑暗中点起一盏灯”――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索尼雅人物形象简析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期
3.一个傻瓜的爱与信仰――辛格《傻瓜吉姆佩尔》的文本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期
4.恐惧与陌生--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命运的悲剧性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年第4期
5.荒凉中的渴望――托马斯・史特恩斯・艾略特《荒原》的主题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9期
6.承担,为了生命的尊严――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作家天地》2023年第11期
7. 浅谈文学作品中"反抗绝望"主题 《长江丛刊》2023年第16期
二、成果获奖
1.长篇小说《打工外传》(外文出版社)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13年“图书拜年 知识贺岁”活动60本优秀图书书目;
2.长篇青春励志小说《无高考,不青春》(安徽文艺出版社)获得了2017-2018年度厦门市集美区优秀作品奖励;
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性散文集《诗歌里的光阴》入选合肥市第十七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