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交流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 >> 合作交流 >> 交流合作 >> 正文
交流合作
黄坚教授《绘形造境》水彩画作品展座谈会在厦门工学院艺术学院举行
作者:郭长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07  更新日期:2018/12/7 15:41:06

2018年12月5日早上10点黄坚教授《绘形造境》水彩画作品展在厦门工学院艺术学院明德展厅如期举行,10:30分开幕式结束后,参会的领导及嘉宾移步展厅欣赏作品、沟通交流,然后在艺术学院院长曹鸣喜教授、黄坚教授、艺术设计系主任郭长见老师邀请下,莅临本次画展的领导和来宾汇聚在艺术学院会议室进行座谈会。

座谈会在艺术学院院长曹鸣喜教授主持下进行的。

曹鸣喜院长主持座谈会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黄坚教授的作品进行了全方面的评价。

首先此次画展策划人傅颖女士给大家分享了本次画展的初衷以及整个活动的详细介绍,同时也对黄坚教授的作品做出诚恳的评价,说道黄坚教授此次的作品多数以风景画为创作的核心,只注其型不注内容的特色,所以给此次画展的主题定义为《绘形造境》

原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林志强教授对黄坚教授作品进行了评价。黄坚教授的作品有着中国画的特色,又有着西洋画的特点,两者结合在一起创意十足,同时手法老练,用最普通的的内容表现不同寻常的意境。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黄平教授也对黄坚教授的作品做了评价。说道作为一个以彩墨见长的山水画家,客串水彩这种艺术形式时,人文主义的诗意和意境的营造,使他的风景作品更有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隐藏在画面的光影之中,水彩画中隐含的诗意叙事,也体现在黄坚在画面中所体现的旅人视角,在外地乃至异国他乡的旅途中,与晴天、阴雨、风雪中不同寻常的偶遇,并将它转化为一种中国式的诗意情态,是黄坚多年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浸沦的一种映射

艺术设计系主任郭长见老师也发表了个人的看法,说道黄教授的作品给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功能,特别是动画场景和剧情环境表现上起到了非常好的启发让学生明白动画的效果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环境中。此次参展的作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范本效果。

黄坚教授也对自己的作品发表了个人的看法,水彩诠释了光的诗意美,光在空气中弥散并为其环境营造的一种特殊美感,作为一个以彩墨见长的山水画家,客串水彩这种艺术形式时,人文主义的诗意和意境的营造,使他的风景作品更有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特质,绘画中所反映的光影更为自由,并富于诗意和梦幻感,并不是那种为塑造空间和事物立体感的绘画,他展现的色彩光感处理,传递着中国绘画中对色彩的理解和角度,天空大地河流弥漫着一种色彩诗情和意境。这一系列水彩画一方面是如上所述意境般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在空间构图塑造中加强人文视角——可居、可游,虽然很多时候画面并未提供完整的叙事,而似乎是展示旅人路过时的一瞥,然而正是这种私人性使得画面充斥着一种动态,这种个人化的视角引起了观者对画家所处空间位置、甚至情景的想象,带来一种在时空上亲临的感觉。

最后曹鸣喜院长对此次画展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对黄坚教授的作品充分的赞扬和肯定,并且感谢黄坚教授为我们系的发展做的贡献,此次画展能安排在我们艺术学院也使我们蓬荜生辉。曹院长还说道黄坚教授水彩画中隐含的诗意叙事,也体现在黄坚在画面中所体现的旅人视角,在外地乃至异国他乡的旅途中,与晴天、阴雨、风雪中不同寻常的偶遇,并将它转化为一种中国式的诗意情态,是黄坚多年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浸沦的一种映射。

最后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座谈会。



林志强教授评价黄坚教授作品



黄平教授评价黄坚教授作品



艺术学院院长曹鸣喜教授评价黄坚教授作品



艺术设计系主任郭长见老师发表个人观点



 

陈霄教授、张佑林教授、李子芳教授参加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文章来源:艺术学院

文:郭长见

图:郭长见、袁越

 



厦门工学院 - 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www.xit.edu.cn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