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校友说(五)| 叶明淯:从校园到职场“突破与成长的关键逻辑”
5月30日,商学院2014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友、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支付业务负责人叶明淯重返母校,做客《商学校友说》栏目,以从校园到职场:突破与成长的关键逻辑为主题,与师生分享职场心得。
【校园里的破局者】
作为商学院首届毕业生,叶明淯分享了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大二时担任金融投资协会外联部副部长的他,成功为协会争取到超出预期的第一笔赞助。
与此同时,他还协助商学系领导开展校企合作,包括高管分享会、招聘会等专业活动。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就能影响环境,他特别强调主动性的价值,指出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能量差可达30倍。
通过与社会接轨的实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我们能直接对接行业专家,及时把握市场脉搏,明确哪些知识和技能最具价值。正是这种主动求变的态度,让他在校期间就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职场变形记】
叶明淯校友以自己在阿里集团成功转岗政府事务岗位的经历,生动诠释了职场突围之道。面对经验不足、文笔薄弱等明显短板,他展现了令人钦佩的破局智慧:先是深入研究面试官的公开分享和工作成果,精准把握其关注重点;在获得面谈机会后,面对5000字行业分析的命题作文,他专门请假一周全力投入,并邀请政府系统专业人士把关优化。这一系列举措最终助他成功实现职业转型,而面试官事后坦言,打动他的正是叶明淯校友被拒后仍坚持争取的韧性,以及身体力行践行阿里要性文化的专业态度。
转岗后,叶明淯继续以极致态度打磨专业能力。针对文笔短板,他在周报撰写这项基础工作上精益求精,每天投入数小时反复推敲。正是这种直面不足、持续精进的精神,让他在短短9个月内实现了从及格边缘到部门标杆的华丽蜕变。
职场突围没有奇迹。叶明淯校友总结道,关键在于锁定核心需求、全力攻克关键环节,同时善用资源借力。当'一定要'的决心遇上'一定能'的智慧,就没有跨不过的职场鸿沟。这段饱含实战经验的分享,为在场学子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职场进阶指南。
【实战经验分享】
在互动环节,叶明淯结合自身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宝贵的职场建议。关于面试技巧,他强调要深入理解目标公司和岗位需求,通过亲身体验产品、分析业务现状来培养商业敏锐度,从而在面试中能够精准展现自身优势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谈及大厂优势时,他指出大平台能提供跨部门、跨业务的历练机会,帮助职场人突破单一视角,培养多维度的专业思维。针对人脉积累,他以自身在政府事务部的工作经历为例,阐释了信任资产的重要性—即使短期用不上,但长期建立的专业关系网络将成为宝贵的职场资源。最后,对于如何摆脱学生思维,他建议多参与校企合作等实践活动,主动接触行业前沿人士,在实践中培养商业敏感度和职业素养。这些建议既有战略高度,又包含具体方法,为在场学子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重返青春地标】
座谈结束后,叶明淯在柯老师、卫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当他在商学院走廊的荣誉墙上偶然发现自己当年参加学科竞赛、协会活动的旧照时,不禁驻足良久。这些定格在墙上的青春记忆,仿佛就在昨天。参观过程中,全新的智慧教室、先进的标准化考试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更让他连连赞叹:母校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拥有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成长环境。
作为蚂蚁集团支付业务负责人,叶明淯校友的职业发展路径涵盖了创业、政府事务、商业策略等多个维度,为在校生提供了鲜活的成长样本。今后,学院将持续打造商学校友说平台,邀请更多优秀商学校友返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