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2023级 商学院
友容学委会艺术团部长
担任辅导员助理、班长
曾获两项国家级奖项、两项省级奖项、若干校级奖项
所获荣誉
1.在 2024-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
2.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荣获二等奖
3.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荣获最佳创意奖
4.在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主办的“正大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荣获一等奖
5.荣获2023-2024 学年厦门工学院二等奖学金
6.荣获2024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二等奖
7.荣获.2023-2024学年中,“优秀学生干事”荣誉称号
人物故事
在大二上学期,王昱博有幸参与“一带一路”金砖大数据——营销赛道的比赛。从校赛到国赛,他所在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
备赛期间,他们每日整理数据资料直至凌晨,反复打磨PPT报告。面对复杂的大数据问题,团队成员全力以赴,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每一次讨论都是思维的激烈碰撞,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珍贵积累。
国赛三等奖,不仅是对他们这段时间努力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励他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备赛时,他们克服了地域差异带来的沟通不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学习。通过此次比赛,他也见识到各地优秀选手的实力,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次经历,无疑是他大学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采访记录
Q:你希望通过自身经历,向身边同学传递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或理念是什么?
A:最想传递的经验:主动创造可能性,而非被动等待答案
我的经历中最深刻的感悟是:机会和成长往往藏在“主动争取”和“试错迭代”的过程中。比如我曾对某个比赛感兴趣,但是自己没有任何相关经验,于是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以及优秀的学长学姐说明学习意愿,最终在竞赛中学到相关知识,积累相关经验。这件事让我明白,许多事情并非“准备好了才能开始”,而是“开始了才能准备好”。与其纠结“我是否有资格”“失败了怎么办”,不如先迈出一步——问一个问题、写一封邮件、做一次粗糙的尝试,再通过反馈不断优化。这种“主动创造可能性”的心态,让我在竞赛,甚至社交中突破了无数看似不可能的壁垒。
Q:面对复杂的学科知识或高难度的项目挑战时,你是如何快速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突破口的?
A:应对复杂挑战的方法:拆解问题+ 构建最小化解决路径
面对高难度任务时,我会用两个步骤快速破局:
1.情绪隔离,理性拆解:先写下所有焦虑点(比如“看不懂文献”“这节课没有听懂老师在讲什么”),然后我会将它们转化为具体问题(如“我需要理解某理论的核心公式”“排查某模块的定义”),避免被模糊的恐慌淹没。
2.建最小化解决路径:从庞杂问题中找到一个可快速验证的“切入点”。例如项目进度卡顿时,我会先做一个简化版原型,再逐步迭代。这种“先完成再完美”的策略能快速积累正反馈,同时暴露真正关键的问题。
我认为复杂系统往往由简单规则构成,找到那个能撬动系统的“支点”(如关键数据、核心逻辑),就能从混乱中建立秩序。
Q:作为学生干部,你是如何带领团队高效完成目标的?
A:学生干部带队心法:目标共识大于分工优化
高效团队的核心不是“分配任务”,而是让每个人成为目标的共同建构者。我的做法包括:
用“为什么”凝聚共识:在布置任务前,先组织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例如:不是为了拿奖,而是锻炼跨学科协作能力以及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当成员认同目标价值时,主动性会显著提升。
一对一动态机制:每月学委会以及班级的定期任务,我会先带着一名干事或者班委来协调参与,确保这项任务每个人都会,下一次及时调整分工(例如让擅长设计的同学主导PPT,而擅长布置下任务的同学带着另一名感兴趣的同学完成接下来的任务,确保每个人都会,全方位发展每个人的学习技能。而非强制按学号分组)。
允许“非标准答案”:明确核心底线(如截止时间),但对实现路径保持开放。之前艺术团举办晚会需要宣传方案,我原计划用传统海报及推文,但经过开会商榷,认为在学校商业街摆摊提高知名度更好,让感兴趣同学来参加。最终效果超预期。而我想说的是: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控制,而是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团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