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师生铭记历史伤痛、传承红色基因,9月26日,我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及积极分子集中观看电影《731》,通过影像回溯历史真相,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淬炼。



电影《731》以真实史料为核心,聚焦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这支部队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我国东北秘密建立细菌武器研究基地,以活体实验、细菌战等残忍手段残害数十万无辜民众,其行径违背国际公约与人类伦理,是二战期间极具代表性的战争暴行之一。影片未刻意渲染血腥,却通过冷静的镜头语言,还原了实验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历史见证者的回忆片段,让在场师生直观认识到这段被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苦难历史,深刻理解“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警惕战争、守护和平”的深层意义。观影过程中,全场秩序井然,师生们凝神屏息,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严肃历史氛围中,深刻感受着历史的沉重与警示。
观影合照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光影体验,更是一堂特殊而生动的思想政治课。观影结束后,各支部结合影片内容组织了交流讨论。


踏入影院前,我已预备好面对《731》所揭示的惨痛历史。然而,当那段被尘封的岁月在银幕上重现时,其重量仍远超我的想象,散场后久久无法释怀。
最触动我的,并非那些触目惊心的暴行,而是在绝境中迸发的人性微光。来自不同国度的受害者,在炼狱里消弭了差异,用血肉之躯为彼此筑起求生的希望。他们为同伴争取生机而拼尽全力的瞬间,让我泪流满面。这深刻诠释了:即便在最深的黑暗里,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这份于至暗时刻坚守的善良与团结,比任何残酷画面都更具震撼心灵的力量。
这部电影如同一盏警示灯,照亮了历史的深渊,也映亮了前行的道路。我们当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明辨是非,坚守人道底线,为了不容忘却的记忆,更为了不可辜负的未来,奋勇向前。


观看电影《731》,更像是一次对历史至暗时刻的沉重凝视。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反而用近乎冷酷的“科学”记录视角,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所能堕入的深渊。当活生生的人被称作“马路大”(圆木),当痛苦与生命被简化为一串串数据时,这种彻底的“非人化”过程,带来了比视觉冲击更深层的战栗。
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这部电影是一记砸向内心的警钟。它迫使我们去铭记这段被刻意掩盖的伤痛。铭记,绝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理解悲剧如何发生,从而更加警惕任何将人工具化、将生命数字化的苗头。唯有直面并记住这最深沉的黑暗,我们才能更清醒地捍卫人性的光辉,珍惜当下绝非理所当然的和平。这份沉重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在被侵略者扔到深坑后,大家接力搭成人梯托举最小的孙明亮向上攀爬,在此期间,每个人都报出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不是“马路大”,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送进731部队特设监狱,人变成了编号,但是在抗争中,他们争得了自己的名字,历史无声,他们高呼自己名字的呐喊却震耳欲聋。
电影会落幕,但历史不容篡改与遗忘。“你若记得,我便活过”,以你我的铭记之力传递真相,一代代讲下去,我们记得就是一种态度。


观看电影《731》后,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影片以触目惊心的史实,揭露了侵略者反人类的残暴罪行,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拷问。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铭记民族的苦难与屈辱,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基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将历史的真相与教训传递给下一代,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并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既是党员的使命,也是教师的担当。


此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思想动员。未来,我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历史记忆转化为奋进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书写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