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跑榜样采访| 林锦亮:乐跑,是给自己的“治愈时间”

发布者:朱雅洁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OUTH

提起跑步,你的记忆是否会瞬间回到校园跑道?那急促的呼吸、酸胀的双腿,仿佛是一场必须咬牙完成的考验。其实,跑步完全可以拥有另一番模样——它不是一项考验,而是一次高效的充电与放松。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深谙此道的乐跑榜样。对他而言,跑步不是负担,而是最好的放松与充电。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重新发现奔跑的轻松与惬意。

1

Q:林锦亮同学你好!首先要恭喜你,你在上一学年乐跑次数超过了360次,在学校名列前茅,这份坚持非常了不起。我们很好奇,从最初尝试到现在,乐跑对你而言,意义还和开始时一样吗?它是否已经从一个简单的锻炼任务,变成了你生活中某种特别的“陪伴”?

A:我对乐跑的看法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将其视为一项任务,认为既然学校规定60次及格,80次满分,那就以80次作为目标去完成任务,慢慢跑,最后匆匆忙忙完成了81次。那时的我对乐跑无感,但是自从寒假报名了厦门工学院半程马拉松后我才知道,你必须去积累一定的跑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跑完半程马拉松。所以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坚持每天跑步,一学期下来总共跑了278次,1140公里。在一次次的跑步中我发现,我们完全不需要把乐跑当成一种任务,可以把它当作日常的消遣活动,比如说你结束了忙碌的一天,约上三两好友或者自己一个人来到操场上,跑个4、5公里,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压力得到了缓解,睡眠质量也提升了,生活态度也变得更加阳光了,身体素质在逐渐变好,体测成绩也在明显提高。综上所述,我对乐跑的看法变化非常大,因为我逐步认识到了乐跑是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所以我才会坚持下来。

2

Q:因为乐跑,你是否感觉自己在处理其他事情时也变得更有韧性了?比如,当面对一项复杂的课业任务时,你是否会像说服自己去跑步一样,说服自己坚持完成它?

A:我认为乐跑是一场持久战。你想跑完它、战胜它,不仅需要有坚韧不拔的耐力,更需要科学规划的智慧以及永不言弃的信念。其实把这些放到学习上也是非常适用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首先是耐力,你要有坚韧不拔的耐力才能去完成,其次是科学规划的智慧,你必须把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用智慧去完成它,把效率提高到最高。还有一点就是,跑步和学习一样,都是一个收获缓慢的过程,需要你长时间坚持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一种永不言弃的信念,只有坚持下来不放弃,才能收获到成果,学习和跑步都是一样的。

3

Q:对于那些觉得乐跑“枯燥”“难坚持”的同学,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A:我大一其实也有过这种想法,就是把乐跑看成一种任务,比如一周跑多少次,总共跑多少次,如果没做完,就会觉得像被山压着一样充满压力。其实你可以把它当成课后的休闲活动,下课约上几个同学,边跑边聊天,将其当作一种放松的手段,这样你就会发现60次很快就完成了,既解压又不枯燥。

4

Q:很多新生刚入学,觉得乐跑是“额外负担”,你刚上大学时,有没有过这种想法?你是怎么调整心态,让乐跑从“负担”变成习惯的?

A:我很能理解新生们的想法。我之前也觉得一次2、3公里,一学期要60次甚至80次,感觉是一种负担,本来时间安排就比较紧凑,还要乐跑,占用了休息时间。其实大家不必这么认为,你可以把乐跑理解为你的休闲时间。比如说我,因为比较忙,一般会选择早上6点起来跑,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操场人少,别人不会干扰我,我可以享受一个小时的独处时光,这正是我的休息时间。所以,慢慢你就会感觉到乐跑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放松方式。


跑步,从来不是一场与他人的竞赛,而是与自己内心的温柔对话。当我们将它视为一种放松而非负担,双脚便能带我们去往任何向往的地方。

愿我们都能像林锦亮同学一样,在奔跑中寻获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让每一步,都踏出生活的从容与轻盈。步履不停,热爱不止。跑起来,自有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