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 SUMMARY —
乐跑榜样采访
当晚风拂过奔跑的衣角,当夕阳为教学楼镀上金边,那些藏在匆忙课间的校园诗意,其实都藏在乐跑的每一步里。今天,我们对话这位“追风跑者”,听她聊聊乐跑如何用风与风景治愈内耗,又如何在坚持中解锁成长力量——原来热爱生活,真的可以从“跑起来”开始。

Q: 你觉得乐跑最“上头”的瞬间是什么?是风拂过耳边的松弛,还是看着校园风景随脚步变换的新鲜感?
A:我觉得都有吧。对我来说,可以说是风与风景的“双重治愈”。我平常比较喜欢晚上去乐跑,那时候跑起来就有风,晚风刚好吹散额角的汗,转头又可以看见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些都是平时匆忙赶课时错过的细节。我认为这种“有风相伴、有景可赏”的时刻,比单纯的松弛或新鲜感更让人“上头”——好像每一步都在“捕捉”校园里藏着的小美好。

Q:. 坚持乐跑后,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体或精神状态的明显变化?比如精力更充沛、熬夜后恢复更快?
A:我感觉坚持乐跑后我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变化都很直观。就比如以前我早八爬三楼就喘,但是现在偶尔放学高峰期回宿舍坐不上电梯,一口气可以爬上七楼也感觉不到累。偶尔熬夜一次,第二天也不会昏沉一整天,即使是早八也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精神上,我感觉最明显的应该是“解压感”——校组织工作繁忙、考试焦虑时,这时候跑上30分钟,感觉所有的烦恼被风吹散了,不会让我陷在情绪里内耗,跑完就可以满血复活。

Q:乐跑中有没有哪次突破自我的经历,让你觉得“原来我也能做到”?这种感觉给你带来了什么力量?
A:有过。有次乐跑到一半突然下了小雨,原本计划跑4公里,跑到3公里时鞋沾了水变重,腿也开始酸,心里直打退堂鼓。但当时想着“再撑100米就停”,结果撑过100米后,反而觉得没那么累了,最后居然跑完了4公里。这种“原来我能比想象中多坚持一点”的感觉,后来也用到了学习上——写推文卡壳时、背单词烦躁时,会想起那次跑步,告诉自己“再撑一会儿,说不定就突破了”,这种坚持的力量特别珍贵。

Q:进行乐跑时,是否曾出现过中途突然心生倦怠、萌生放弃念头的时刻?最终是如何自我调适,坚持完成跑步的?
A:肯定有过,比如有时白天满课,晚上刚上完专业课,这时候累得只想回宿舍躺平根本不想去乐跑。
后面我总结出两个小办法来调整:第一个小办法是“拆分目标”,把2公里拆成“先跑到图书馆,再跑到操场,最后跑到商业街”,分成这样的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就没那么有压迫感,完成一个就多一份动力。
第二个小办法是“绑定小期待”,比如跑完去买一杯想喝的奶茶,或者边跑边听一首自己最爱的歌,用这些具体的“小奖励”勾着自己坚持,慢慢就会发现:原来“不想跑”的念头,跑着跑着就被风带走了。

Q:若给还没开始乐跑的同学一句“入坑安利”,你会说什么?
A:别把它当成“打卡任务”,就当是每天给自己30分钟的“追风时间”——跑起来,你就会发现春天的球场练球身影会掠过跑道旁,秋天的晚风里的吉他声会跟着脚步飘,连平时觉得枯燥的操场,都藏着不同时段的风景。更重要的是,风拂过耳边时,那些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好像都会被悄悄带走,跑完你会发现:原来解压和热爱生活,都能从“跑起来”开始。
风会记得每一步奔跑的轨迹,风景会珍藏每一次驻足的目光。刘宇晴用脚步丈量校园的美好,用坚持解锁成长的可能,这或许就是乐跑最动人的意义——不只奔赴终点,更珍惜沿途的每一份遇见。愿我们都能如她这般,追风而行,在奔跑中撞见生活的温柔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