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这项最简单、最直接的运动,正等待着我们迈出第一步。它不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一次对青春的礼赞。
今天,我们诚挚地邀请了一位跑步爱好者,让我们与他领悟跑步的魅力。一起奔跑,跑出健康,跑出风采。


记者:王佑同学你好,听说你现在全校乐跑排名第三,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乐跑在你的大学生活里是怎样的存在吗?
王佑:首先在我看来乐跑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乐跑对我来说既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放松的享受,晚上有时间的话就会去跑5公里,出汗的同时也能清理一整天的情绪,如果哪天没有跑的话反而会觉得缺了点什么以前没跑的时候,总觉得课余时间很零散,容易窝在宿舍浪费掉;现在有了乐跑,每天都有个明确的 “活动节点”,跑完后整个人状态更清爽,连带着学习时的专注力都提高了。它早就不是 “不得不做的事”,而是让我每天都能找到节奏的 “小支撑”。
记者:在你看来,乐跑对厦工校园来说,它具备什么价值?乐跑对厦工学子来说,它仅仅是“刷里程”吗?
王佑:对我们学生来说,它更像 “健康警钟”:有时候忙着赶作业、复习,容易忽略身体,乐跑会提醒我们 “该动一动了”;而且跑起来的时候,压力能跟着汗水释放,比闷在心里强太多。它不是硬要求,而是帮我们在学习和健康之间找平衡的 “帮手”。跑步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通过乐跑会养成更加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比单纯的“刷里程”更有意义
记者:跑步在大家看来是一个难以坚持的运动,请问你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并且坚持下去的?
王佑:我一开始也常想放弃,跑一会儿就觉得累,总找借口拖延。后来我换了个心态 —— 不跟别人比速度、比里程,只跟自己比 “进步”。今天能多跑 100 米,明天能比昨天快 10 秒,哪怕只是微小的变化,也会给自己打气。我还找了同学一起跑,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有人陪着,就不容易半途而废。另外,我会把跑步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比如压力大的时候,就把跑步当成 “解压时间”;思路混乱的时候,跑一跑反而能让大脑清醒。慢慢就发现,坚持下来也没那么难,反而越来越离不开这种状态。
记者:乐跑作为校园运动,你觉得如何安排乐跑的时间,如何平衡学习与运动呢?
王佑:我的关键是 “固定时段 + 灵活调整”,不让乐跑和学习冲突。平时没早课的话,我会早上跑,跑完正好开启一天的学习;有早课就改成晚上,下了晚自习跑半小时,既能放松,也不耽误复习。如果遇到考试周、作业多的时候,就缩短跑步时间,哪怕只跑 1 公里,也保持运动的习惯,不让自己因为忙就彻底放弃。其实平衡的核心是 “不拖延”—— 把学习任务提前规划好,挤出固定的时间给乐跑,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运动后精力更充沛,学习时也更专注。
记者:现在看来你已经是一位对乐跑非常熟悉的跑者,请问在乐跑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
王佑:谈不上 “熟悉”,就是想分享几点实在的感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如果跑步的时候感觉不适应该马上停止进行休息。忽视安全的任何锻炼都是舍本逐末。第一,别急于求成。一开始别逼自己跑太远、太快,根据身体状态循序渐进,不然容易受伤,也容易失去兴趣。第二,选对方式。如果一个人跑觉得枯燥,就找朋友组队;如果觉得绕操场单调,就换条校园路线,让跑步过程更轻松。第三,别把它当负担。乐跑不是为了应付打卡,也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让自己养成健康的习惯。哪怕每天只跑 20 分钟,只要能坚持,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精力变好了、心态也更积极了。希望大家都能在乐跑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 “任务感” 困住。
让脚步踏响青春的鼓点,让汗水闪耀梦想的光芒。在奔跑中,我们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在奔跑中,我们释放压力,拥抱阳光。愿每一个你,都能在校园的跑道上,找到前行的节奏,跑出生命的昂扬,奔向更广阔的未来!
供稿|黄嬿霖、周佳璐
采访|颜恺烁、齐艺雯、董震超
排版|周佳璐
审核|李思瑀
指导老师|卢志坚、孙劝劝
友仁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