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红心永向党——传承抗战精神,筑牢初心使命

发布者:孙劝劝发布时间:2025-09-18浏览次数:1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深刻感悟抗战精神、筑牢理想信念基石,加强党组织号召力和党员凝聚力,9月13日下午,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友仁书院学生党支部奔赴三明市吉山抗战文化遗址,开展“ 传红筑党,根基永固”主题党建活动。来见证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吉山抗战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存。1938年至1945年间,福建省会内迁至永安长达7年半,使该地成为与重庆、桂林齐名的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重温誓词,初心如磐


行至遗址大门前,三明的清风裹挟着红色记忆拂面而来。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们肃立集结,面向鲜红党旗举起右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誓言铿锵,穿透时光,既是对入党初心的回望,更是对使命担当的重申,每一字每一句都烙印着对党的赤诚,让信仰的光芒在这一刻愈发炽热。

走进馆内,感悟峥嵘


移步踏入纪念馆,仿佛推开了通往抗战岁月的时光之门。指尖拂过展陈的实物,耳畔似回响着当年救亡图存的呐喊,眼前的遗址静静矗立,却字字千钧——它诉说着先辈们在物资匮乏、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以钢铁意志坚守信仰,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民族脊梁的峥嵘过往,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在历史的回响中,读懂“坚守”与“抗争”的重量。

 参观吉山抗战文化遗址,核心是能直观触摸到本地抗战历史的细节,理解个体与群体在战争中的抗争与坚守,从而深化对家国情怀的具象认知。



本地抗战的微观历史:不同于宏观历史叙事,遗址能呈现吉山地区特有的抗战故事,例如当地军民如何组织抵抗、利用地理环境开展斗争、普通民众的支援行动等,让历史变得具体可感。

实物见证的历史真相:通过遗址内留存的武器、生活用品、工事遗迹等实物,以及图文资料,能更真实地了解抗战时期的生活条件、战斗场景和艰难历程,建立对历史的直观印象。

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能深刻感受到战争年代里,普通人身上展现出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与不屈意志,这种精神通过遗址场景的还原,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激励对和平的珍视与对历史的铭记。

回顾历程,使命在肩


学习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沉浸式参观学习如同一剂强心针,强烈地激发了情感共鸣。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

众人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抗战历史铭记于心,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自觉从这场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与动力,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作为。让我们从吉山抗战文化遗址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党建根基,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供稿|俎瀚杰

排版|孟乔

审核|李思瑀

指导老师|卢志坚、孙劝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