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下乡I丹青绘暖,薪火传情:厦门工学院红色青春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陈春红发布时间:2025-07-18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品德修为,7月8日-7月10日,厦门工学院红色青春实践队以“丹青绘暖,薪火传情”为主题,走进我家养老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墙绘+银发关怀”双轨实践行动。队员们以画笔为媒,以匠心为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适老理念相融合,为养老空间注入青春活力。


丹青绘暖

从宣纸到墙面:一场传统国画的创新实践


首次挑战,攻克难关

当晨光在墙角敲响第一声色温的钟磬,队员们便来到厦门我家养老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四君子”——为主题,一点一滴,一笔一画,精心勾勒,精雕细琢,绘制特色文化墙绘。


这是学院首次尝试将传统国画技法应用于大型墙绘创作,颜料晕染难控、多人协作风格统一等挑战,队员们反复试验颜料配比、调整运笔技法甚至借助投影技术精准构图,预先统一笔墨浓淡干湿标准,并不断磨合团队协作流程,最终成功克服技术障碍,找到了国画艺术在墙面上新的表达方式。



专注调色,精心绘制


 队员们手握画笔,专注调色,细致观察光影变化,严谨推敲每一处色彩的呈现。他们以青年匠心,将热忱融入严谨的绘制过程。经过不懈努力,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意象在近100㎡的墙面上渐次绽放,原本素白的空间蜕变为一幅立体的人文画卷,为养老院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银发关怀

拼图里的红色传承,填色中的心灵对话


实践不止于墙面。实践队队员们用拼图游戏带老人重温红色记忆,以“色彩疗愈”填色卡促进互动,开展银发关怀活动。



党建拼图  代际共学

年轻学子俯身案前,指尖轻点拼图碎片,用生活化的语言为银发长者讲解红色故事。"这块是南湖红船,那是革命启航的地方..."老人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会心微笑,布满皱纹的手与青春的手在拼图间默契交错。

当最后一块拼图归位,鲜艳的党徽图案跃然眼前,两代人相视而笑,红色记忆在此刻完成传承。

色彩疗愈  心灵对话

 "奶奶,这条裤子我们选蓝色好吗?"队员半蹲着身子,温柔引导老人握笔。微微颤抖的手在年轻手掌的轻托下,逐渐绘出流畅的线条。水彩在纸上晕染开来,如同隔代情谊悄然绽放。

完成作品时,老人像孩子般举起画作,阳光透过彩绘投射在她满足的笑脸上,这一刻,艺术成为跨越年龄的心灵桥梁。


孝善融合

从课堂到实践:青春力量赋能适老空间


结合建筑专业特长,实践队还对养老院部分空间进行适老化设计改造,以安全无障碍为基础,舒适便捷为核心,细节关怀为准则,营造身心健康、尊重自主、温馨如家的人文养老环境。


适老空间设计效果图

“人民建筑为人民——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专业的社会价值。”队员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切实的适老解决方案,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成果

艺术焕新养老环境


我院“丹青绘暖,薪火传情”——“红色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技能,历时3天,累计志愿时长324小时,共绘制完成4组100余㎡的主题墙绘和系列适老服务。

从精准构图到色彩调配,从笔触控制到团队协作,队员们克服首次国画墙绘的挑战,将专业技能成功应用于特殊墙面载体。让我们一起看看成果吧!



墙绘成果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养老事业的赤诚与智慧,领悟“人民建筑为人民”的专业使命,坚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的时代担当,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当国画跃上养老院的墙

青春与银发碰撞出温暖火花

展望未来,我们初心如磐

以青春之笔继续描绘孝善新篇

让梅兰竹菊的芬芳

温暖更多银发岁月

用建筑人的匠心

构筑适老化的温馨家园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

我们必将以专业为墨、以担当为笔

在服务人民的大地上

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