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未来引导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产业,也是未来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全球各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纷纷不惜投入巨资试图占领制高点。培养具有国际性创新人才,提升大学生在环保与新能源开发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对环保与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的了解,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学十分重要的培养方向。
由我校学生创业团队总策划的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新能源科技创新大赛,经3月15、16日已圆满落下帷幕。此次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新能源科技创新大赛吸引了福建省各主要高校,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大、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嘉庚学院、软件学院等有二十多所省内本科院校组团参赛,参赛的队伍有四十三支。各大学对此次大赛各都很重视,纷纷派出相关新能源、环保、LED方面学生项目的最强阵容,如厦门大学派出了国家级实验室有研究生参与的重大项目,福州大学选派了七个项目,集美大学选派了五个项目。据了解此次有不少研究生项目。各队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15日的会展期间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参赛作品,各种学生参赛作品精彩纷呈,大胆的创新、奇妙的构思、先进的技术,充分展示了福建省大学生在新能源、环保、LED领域技术方面的热情与智慧。我们学院推出十一个项目参赛队,有八个参加了决赛。我们学院推荐参加决赛的学生创新项目,无论在作品水平上还是在数量上在福建各参赛大学都是属上乘的,作品展示期间个展位咨询者络绎不绝,不少厂商纷纷驻足询问,充分展示了厦工学子的风采,弘扬了厦工学子的创新精神。
在16日早上九点大赛正式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比赛现场三十五支参加决赛的队伍展开了激烈精彩的讲演和样品演示,观众席坐满了,观众席外四周也围满观众,不时对学生精彩的讲演和样品生动的演示爆发出阵阵掌声。面对强手如林的三十五支决赛队伍,我们学院学生意气风发,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角逐,最终我院环保机器人组获得二等奖(获得奖金5000元),高空三角飞行空气质量监测器组获得三等奖(获得奖金3000元。由于组委会只设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面对强手如林的35支决赛队伍,我们学院参赛队此次斩获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实属不易。
虽然这次大赛结果因种种原因并不能完全反映各队参赛的实际水平,但这次大赛的各参赛学院、组委会、参展商及观众对我们学院各队学生参赛项目的总体创新能力和水品评价很高。
我院参赛队名单: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机器人组 |
环保球形机器人 (二等奖)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梦之蕴 |
高空三角机翼飞行定位空气质量检测器 (三等奖)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电动车团队 |
太阳能电动方程式赛车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NEM队 |
染料电池制作与测试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通风节能组 |
机房基站智能通风节能调温系统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蓝天净水队 |
GSM/GPRS智能环保监控仪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Son of the sun |
LED街灯的二次光学设计 |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
东方红 |
东方红-厨房小精灵 |
参加尽管学院从未参加过类似的大赛,几乎没有准备时间,但大部分参赛队同学们凭借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凭借着一年多在CDIO创新实践中心项目组同学不懈的努力和中心指导老师长期的精心指导、凭借着其他各系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使我们学院在这次
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新能源科技创新大赛充分展示了厦门工学院学子的风采,弘扬了厦门工学院学子的创新精神。一直以来,CDIO创新实践中心致力于以项目实践为导向,注重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各种综合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项目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中心注重国家和社会最关注的新能源、环保和高新科技领域的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综合项目能力训练和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相信学院CDIO创新实践中心此次以强大阵容组队参加了福建大学生新能源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这将大大地激发我院学生在新能源、环保及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热情,同时也相信学院CDIO创新实践中心随着厦门工学院的不断发展,带我院领学生在新能源、环保及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教学更上一层楼。
面对强手如林的三十五支决赛队伍,我们学院学生意气风发,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角逐,我院环保球形机器人组获得二等奖(获得奖金5000元),高空三角空气飞行质量监测器组获得三等奖(获得奖金3000元)
作为此次福建省大学生新能源科技创新大赛协办及主要组织者的我院学生创业团队马各木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们,在此次大赛半年多的筹备及圆满召开的组织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汗水和智慧。
我们衷心地祝福我校参加此次大赛的十一支参赛队、祝福筹备组织此次大赛的我院学生创业团队马各木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在今后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祝愿我们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在董事会及校领导指导下将涌现出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投入到科技创新的事业中,为实现厦工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