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未来:
智能车竞赛与五年跨越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顶级学科竞赛,旨在通过“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的全流程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要求参赛团队基于组委会指定微控制器开发模型汽车,在规定赛道上以最短时间完成行驶任务,最终角逐国家级荣誉。
人工智能学院自2021年起,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先锋,积极参与该赛事。五年来,学院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2项,参赛队伍规模从最初的1支扩展至4支,技术赛道覆盖“百度智慧交通创意组”“镜头组”“极速光电龙芯组”“完全模型组”等赛道,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智能车竞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的实践场。未来,我们将聚焦AI+技术,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培养更多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五年征程:每一步都是攀登
01
2021年:破冰启航,初探智能车
2021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潘伟与王颖老师勇挑重担,组建首支智能车团队,以“百度智慧交通组”为起点,开启探索之旅。“第一次参赛,一切从零起步,全程和学生一起边做边学,我们就一个念头——必须让学生站到比赛台上!”潘伟教授回忆道。当时,无经验可循,无指导手册,他们只能依据官方零散资料从头学起。遇到难题,查找资料、深入研究,不断摸索调试硬件与智能算法。学生们紧跟老师步伐,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能参与讨论、提出见解,再到独立修改代码、优化设计,成长足迹清晰可见。
智能车研发涉及多领域知识,为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提升能力,团队让学生深度实操。能用3D打印的材料,学生从设计模型到打印成型、组装调试全程主导。过程中,他们遇到许多问题,但积极解决。师生们凭借坚韧毅力成功组装出智能车。尽管首届仅获省级三等奖,但团队建立的“暑期集训+模块化教学”模式,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王颖老师感慨:“看着学生从懵懂到独当一面,那种成就感比获奖更珍贵。”
02
2022年:双轨并进,首获国奖
第二年,学院新增一支队伍,同样参加百度智慧交通赛道,潘伟和王颖老师以“老带新”机制培养新生力量。学生团队首次入围国赛并获国家级三等奖,实现了学院在该赛事中“零的突破”。王颖老师表示:“这一步证明我们的教学模式可行,学生完全有能力与重点高校同台竞技。”
03
2023年:技术攻坚,再创佳绩
今年,同样是两支队伍,其中一队喜获全国二等奖,东部赛区满分挺进全国总决赛,全国总排名第26名,国家级二等奖排位第一,是唯一一所获国奖的民办高校。虽与国一擦肩而过,但技术成果和经验给下届学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另一队由智能专业曾弘博老师和文欣老师指导,喜获省级三等奖。该年团队总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
04
2024年:新增赛道,齐头并进
学院新增“竞速镜头组”赛道,由智能专业温玄老师负责,“百度智慧交通创意组”改为由智能专业蓝勇老师负责,整个学院三支队伍参赛,该年团队斩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再创新高。
05
2025年:三线开花,巅峰突破
今年,参赛队伍扩至4支,同时参加“百度智慧交通组”“极速光电龙芯组”“完全模型组”三个赛道组别。此次共斩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 1项、省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三等奖 2项。实现了国一的巅峰突破!
此次极速光电龙芯组斩获全国一等奖,是团队近10个月全力奋战的结果。2024年10月起,温玄老师牵头选拔备赛,秉持“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方针,强调全力以赴、杜绝侥幸,指导队员攻克技术难关。备赛时,团队严谨细致,从硬件到算法逐一排查,将“偶然问题”转化为“必解成果”,队员牺牲课余时间,常为攻克难点连续奋战,周末无休。正是这份执着,助团队在7月华南赛区斩获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总决赛中,队员们沉着配合,以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完成任务,最终夺冠。赛后,他们直言此次参赛拓展了专业边界,提升了综合能力,是难得的成长。
温玄老师表示:“我们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应培养学生务实求真、严谨细密、守正创新,使其具备攻坚克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要持续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提升综合工程能力。
向右滑动
同时,此次百度智慧交通创意组获得国二,背后同样是团队数月如一日的拼搏与坚守。临近比赛,智能车硬件突发状况,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队提前一天奔赴赛场,联系官方更换设备。设备完好后,便争分夺秒地投入到调试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成绩的细节。第一天首轮比赛里,团队成员全神贯注、默契配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成绩的细微之处。第一轮刚结束,顾不上休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租下附近一个羽毛球场地,借着场地继续调试智能车。灯光下,团队成员各展所长,反复优化参数、排查隐患。尽管疲惫不堪,但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全力以赴的信念支撑着每一个人。最终,凭借这份执着与努力,团队在比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为这段奋斗时光交上了满意答卷。
蓝勇老师表示:“智能车竞赛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对团队毅力的考验。正是团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同学们反复调试与测试的坚持,使我们最终赢得荣誉。
智领未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从实验室到国赛舞台,人工智能学院以竞赛为支点,书写了从0到1的创新篇章。这场持续五年的奔跑,不仅是对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精神的生动诠释。五年智造路,以赛促学创新高。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赛事,以实践赋能成长,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END
素材来源 | 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组
编辑 | 黄雨欣 张欣欣
一审 | 陈杰南 赵芷仪
二审 | 蓝勇
审核 | 谢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