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
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苏涵校长:游戏益人与游戏损人——给沉迷网游学生的信(转自力耘论坛第43期)

作者: 来源:学生与安全处 更新时间:2025/10/10 8:03:00 浏览次数:105



游戏是人类离不开的一种精神活动,因为,人要通过游戏放松身体,愉悦精神;甚至还需要通过游戏增加智慧,改善交际。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人对于游戏的需求可能更加的迫切,不论是发自于人本性的自然,还是源于身心调节的自觉,都是这样。

我们看到过许多关于传统社会中游戏的文字记载和图画描述,而且很多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都有着传统游戏方式的特别记忆,还往往将其作为已经消逝的童年幸福的见证。我相信,那个年代的游戏,除了赌博之外,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有意义的。

然而,社会进入到电子时代、网络时代以后,人们玩游戏的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游戏的大量开发和网游人数的不断增加,随着网游内容的不断复杂和网游时间的不断加长,网络游戏就有可能带给人们两种不同的结果,即游戏益人和游戏损人。

游戏益人是说我们在工作学习疲累之时,或在可以休闲的时候,在不影响他人的时间和空间里,有节制地玩玩游戏,那应该是有益的。

而游戏损人则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没有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甚至形成难以自控的网瘾,这对自身的伤害是必然的。有研究认为:“每天使用屏幕时间超过5小时的重度游戏玩家伴有更严重的沮丧情绪、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实施倾向。不但如此,网络游戏成瘾还会破坏青少年的大脑功能和结构,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和通路连接异常,产生情绪调节障碍、决策认知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见董光恒《网络成瘾干预的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出版社,2024年11月第1版第2页)这是非常可怕的后果。另一种是,在公共场合、集体宿舍或有他人存在的空间里,在他人不情愿的情况下,无节制地长时间玩游戏,不仅会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或休息,而且还会影响相互之间本可以和谐相处的关系。这两种情形都是既无益于自身,又有损于他人的不良行为,理应引起喜欢游戏的人们的共同警觉,并在认识到危害之后,自觉地予以控制。

由此,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哲理,那就是“物极必反”。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任何行为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游戏如果能够掌控在合适的“度”以内,它应该是有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尔玩玩,放松一下也蛮好的。但如果超过了合适的“度”,它就会走向反面,既害己,又损人,我们又何苦如此呢?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所玩的大多数网络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特点,那就是通过种种的虚拟闯关、虚拟战斗等套路,引你步步深入,诱惑你难以自拔,让你在虚拟的欲望实现过程中不断地付出时间,甚至不断地付出钱财。所以,我们既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又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引人入毂的商业陷阱。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这些了,你才能真正地思考自己的游戏行为,并自觉地予以控制。

更为重要的是,进入大学的青年学子获得了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也摆脱了父母对自己的严密监视。有的同学就忘记了自己上学的根本任务,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甚至于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考虑他人学习和休息的需要,用大把的时间去寻求网游中虚拟世界的“愉悦”,这是非常危险的选择。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已经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青年学子的不幸结局。

我也明白,如果已经对网游上瘾,单靠说服教育,不见得能够奏效,希望网瘾者觉醒自律,也比较困难。那么作为学校,作为肩负着教育责任的机构,就不应该坐视不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沉迷者能够幡然醒悟,决然戒瘾;另一方面却有责任采取一些正当的制约手段,引导网瘾者戒瘾,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之中。学校必须让绝大多数同学生活、学习在一个文明、安静、健康的环境之中,也必须把已经沉迷于网游之中的同学拉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一起成就学业的圆满,一起接受健康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熏陶,历练充足的智慧,形成健全的人格,去应对未来的人生。

这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教育者的良心所在。我相信对网游有瘾者能够理解这份良心与苦心;我更相信受网瘾者伤害的同学必定认同和支持学校这种良心与苦心的必须表达。

我也知道,即使是已经沾上网瘾的同学,本心也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人生的,只是一旦上瘾,就有可能形成思智上的障碍,变得如同溺水者一样,难以自救。而学校正向你伸出援救之手。

醒醒吧!孩子!

学校不忍心看到你的沉溺,你的爸爸妈妈更不忍心看到你的沉溺。


2025年10月9日晨5时

 写于厦门工学院教工公寓



Tel:0592-6667569
Copyright © 2019 www.xit.edu.cn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