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湄屿青归”暑期社会实践⑦ | 漫步红林海,静观神石姿

发布者:周德荟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9

<img class="raw-image se-catching-remote"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data-ratio="1.418146" data-w="507" _width="100%" data-s="300,640" crossorigin="anonymous" src="/_upload/article/images/6d/04/ec9a5856494d9fae2eb61c9d6396/756cc5bc-94d8-4b3e-9413-58645f6f4f27.png" data_ue_src="/_upload/article/images/6d/04/ec9a5856494d9fae2eb61c9d6396/756cc5bc-94d8-4b3e-9413-58645f6f4f27.png"/>

漫步红林海            静观神石姿

厦门工学院“湄屿青归”暑期社会实践

夏日炎炎,却挡不住厦门工学院“湄屿青归”实践队“三下乡”的脚步。怀揣着对自然生态的好奇与人文探索的热忱,我们奔赴湄洲岛,在鹅尾神石的奇景与红树林的生机间,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生态人文之旅。



初遇鹅尾神石

01

叩响地质奇旅之门



图为鹅尾石公园景象


踏入鹅尾海蚀地质公园,“鹅尾海蚀地质公园” 的石刻率先映入眼帘,古朴的字体与背后海天相接的壮阔,瞬间勾勒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奇妙氛围。

沿着临海步道前行,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扑面而来。海浪不知疲倦地拍击礁石,似在演奏一曲永恒的自然乐章。而海蚀作用雕琢千万年的奇石,是这场演出最震撼的 “舞台布景”。有的巨石如巨鲸跃海,周身纹理恰似海浪冲刷的痕迹,仿佛下一秒便要挣脱海岸,遨游汪洋;有的形似仙翁垂钓,褶皱的石面是岁月刻下的皱纹,静静守望着潮起潮落;还有的像群兽奔腾,在阳光折射下,石影在滩涂间 “奔跑”,引得同学们纷纷驻足惊叹。

大家穿梭于奇石间,听带队老师讲解海蚀地貌的形成。从海浪的侵蚀打磨,到地质板块运动的微妙影响,那些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在眼前嶙峋怪石与汹涌波涛的映衬下,变得鲜活而深刻。触摸着布满青苔的石面,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同学们惊叹于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对地球漫长演化史有了具象认知 —— 原来每一道石缝、每一处凹痕,都是时光书写的 “地质日记”。


深入红树林

02

解码生态密码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红树林景象)

告别鹅尾神石的雄浑,我们奔赴另一片充满生机的天地 —— 湄洲岛红树林。远远望去,那片茂密的绿色宛如海岸卫士,扎根滩涂,守护一方生态。

踏上木质栈道,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系统徐徐展开。盘根错节的根系是最直观的震撼,它们如大地的脉络,深入滩涂,牢牢抓住土地,不仅稳固了自身生长,更减缓了海浪冲击,守护着海岸安全。红树间,潮间带特有的小生物肆意活跃:弹涂鱼在泥滩上 “跳跃舞蹈”,招潮蟹挥舞着大小悬殊的螯足,似在与同学们互动;偶尔掠过的白鹭,翅膀带起的微风,拂动红树林的枝叶,惊起一串清脆鸟鸣。

在这里,生态课堂不再局限于书本。同学们跟着生态讲解员,了解红树林 “胎生苗” 的神奇繁殖方式,见证红树林如何在潮起潮落间适应咸淡水交替环境;学习红树林作为 “海洋绿肺”,如何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海水,为鱼虾蟹贝提供栖息繁育的家园。大家俯身观察滩涂上的小洞穴,那是底栖生物的 “家”,也是红树林生态链的微小一环。

当得知红树林因围垦、污染等面临生存威胁时,同学们的神情变得凝重。亲身走过这片 “海上森林”,目睹它为生态系统提供的丰富价值,大家深刻意识到保护红树林,就是守护海洋生态平衡,守护无数生物的栖息家园。于是,讨论声此起彼伏,从 “如何减少沿海污染” 到 “推广红树林生态旅游”,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在这片绿意中悄然生长。


行程终章:

03

以青春之名

赴生态人文之约

湄洲岛之行,是 “三下乡” 实践的生动注脚。从鹅尾神石感悟地质变迁的磅礴,到红树林解码生态系统的精妙,同学们走出校园温室,在自然课堂里触摸真实的生态人文脉络。

这一路,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奇石的纹理、红树的根系、潮间带的生机。我们看到了自然的神奇与脆弱,也明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 —— 既要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用行动守护红树林、守护海蚀地貌;也要当人文传播的接力手,讲好湄洲岛的地质故事、生态故事,让更多人看见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魅力。

返程的车上,夕阳为海面镀上金辉,一如同学们心中的热忱。这场湄洲岛之旅,是探索,是学习,更是成长的起点。未来,厦门工学院“湄屿青归”实践队,将带着这份对生态的敬畏、对人文的热爱,继续奔走在 “三下乡” 的路上,以青春力量,书写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让更多人听见自然的呼唤,看见人文的光芒。

END


供稿 | 李思沛 黄绍斌

图片 | 黄惠洲

编辑 | 林欣 张欣欣

一审 | 陈杰南 古鹏飞

二审 | 林逸简 杨毅立 林益杭

审核 | 郑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