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条件保障
1. 组织保障
电子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作是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负责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规划经费使用、有效避免了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中心下设实验教学室、信息技术室和中心办公室3个部门。实验教学室负责日常实验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室负责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实验资源库建设及网站维护等工作,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制度制定、队伍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心与各部门之间实施高度集中管理,既各负其责,又互相协作,建立了一套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运行模式。
2.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规范化运行,制订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等四大系列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严格贯彻执行,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师生的教学行为,提高了师生的责任心。重要的规章制度上墙,并在实验教学运行中切实加以落实。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有力保障了实验教学的正常秩序和教学效果。为了强化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还出台了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工作量核算等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政策,促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探索。
中心除执行学校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外,还制定了电子信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规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向校内外开放,充分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提高使用率。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开放使用、共享共用。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下,面向对校内其它专业开放。
3. 管理规范
(1)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共享开放与反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根据岗位职责、课堂听课、学生评教和改革创新等结果进行年度业绩考核。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组,综合评价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水平和效果等。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中心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①教学规范:制订实验课教学规范,强化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规范教学程序。如课前预习检查、多媒体使用、实验报告、仪器使用记录等。规范实验室开放程序,制订相关制度。
②质量监控: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监控措施,包括阶段交流、预习抽查、过程监控、学时检查、操作考核、评教、督导、听课制等。
③成绩考核:分为实验理论与操作考试(方案,仿真,电路设计、调试,仪器设备和数据的测试、处理、分析),平时考核(实验态度、能力、报告和自选实验)。
(2)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工程实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动手能力。中心将采取以下举措:
①虚拟仿真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性的开放实验项目;
②虚拟仿真开放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配备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③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形式分为:自主实验项目、毕业设计课题、科技竞赛等;
④鼓励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不同方式、渠道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创造良好的办学和社会效益。